官方呼籲"理性"看待醫改 民眾為何不買賬?(圖)
中國各地爆發醫保改革抗議運動,退休老人看不起病(圖片來源:HECTOR RETAMAL/AFP via Getty Images)
【看中國2023年2月24日訊】近日,中國的武漢、大連等地接連爆發反對涉及醫保政策的"白髮抗議"運動,官方媒體則呼籲民眾要"算大賬"、"算長遠賬","理性"看待醫保個人賬戶改革。面對官方一面打壓、一面宣傳,民眾的不滿究竟在哪裡呢?
武漢從2月1日開始實施所謂的醫療新政,導致2月8日及15日連續爆發眾多民眾參與的示威抗議活動。雖然警方沒有當場鎮壓,但多位武漢居民告訴本臺,警察正在排查參與示威遊行的活躍份子,已有張海等5人被捕。
參與了這兩次抗議活動的一位武漢居民出於安全原因,在接受本臺採訪時不希望透露真實姓名。這位「趙先生」告訴本臺,他目前感到非常恐懼,「我每天都很擔心,包括今天接你的電話,我冒了風險的,你知不知道?也許過兩天就有人上門來找我了,知道吧?」
本臺記者撥打了武漢市公安局的電話,希望目前核實有關警方排查、抓捕抗議者的情況。但對方表示,對於電話採訪不予接待。
在民眾抗議後,武漢官方的醫改方案是否出現任何改變?記者帶著這個問題致電武漢醫保局。但截至發稿,相關諮詢電話都無人接聽。記者又致電武漢12345市民熱線,得到的答覆是「好像暫時沒有變化,它只是把定點的藥店多增了5000多家。」
官媒吁「算大賬」「算長遠賬」,民眾卻「不買賬」
與此同時,官方《經濟日報》週二發表評論,題為《理性看待醫保個人賬戶改革》。文章稱,此次改革個人賬戶新計入的錢的確變少了,但從整體來看,參保人普通門診統籌的待遇會提高。而且,改革後統籌基金的「池子」更大了,醫保的互助共濟作用顯著提高,社會保障能力也變得更加充分。
文章還呼籲,參保人要理性看待改革,既要「算小賬」,也要「算大賬」;既要「算眼前賬」,又要「算長遠賬」。相信在改革推進一段時間後,群眾會享受到「改革的紅利」。
不過,對於官媒的這翻說辭,民眾並不買賬。微博跟貼中,有網民說,「統籌基金哪天可以劃點到個人賬戶呢?」;也有的說,「憑什麼把我賬戶的錢花給別人,政策隨意調整,傷害絕大多數繳費人利益」;還有的說,「明明是在搶,卻還要給大夥講故事。」
關注中國醫改問題的旅美經濟評論人士王劍告訴本臺:「中共的宣傳就是讓你放棄眼前的利益,給你一個虛假的未來的利益,讓你接受。這就是非常典型的中共宣傳的伎倆。」
武漢的那位「趙先生」也說,「本來就是一灘渾水,什麼叫統籌啊?它說一千道一萬,就是讓你老百姓拿錢出來。」
醫改為建門診共濟保障機制?民眾:就是讓老百姓拿錢出來
2021年4月,中國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關於建立健全職工基本醫療保險門診共濟保障機制的指導意見》,其核心內容就是將單位繳納的基本醫療保險費全部計入統籌基金,即將原本劃入個人賬戶的約一半資金轉入統籌,用於建立所謂「普通門診統籌保障」。但隨著新政策在各地逐步推行,廣州、武漢、大連等城市都相繼出現退休職工針對醫保新政的維權抗議,即「白髮運動」。
對於醫改把個人賬戶的一部分錢轉入統籌的做法,參與抗議的「趙先生」向本臺表達了不滿的原因,「原本個人賬戶的錢每個月打到醫保卡上,如果長時間沒病,比如你醫保累計下來有2、3千塊錢,你想去看門診就是用那個錢去付,如果那個錢還不夠,那你就自己掏現金。說實話,我喜歡這樣的付款方式,我不喜歡它那個統籌,到時候看病,它還包括一個門檻費,800塊以外的才給你報,而且在醫保範圍內的才給你報。那能多少錢?」
根據官方解釋,醫改提升了職工醫保「互助共濟功能」,似乎門診需求多、患病多的參保職工明顯獲益,特別是身患慢性病的參保職工實際獲益金額可能遠超個人賬戶減少的金額。當局還表示,改革後統籌基金的規模更大,對參保職工的支付能力更強,對病種的保障更全。甚至,醫改還能解決參保職工「有病的不夠花,沒病的用不了」的情況。但實際情況果真如此嗎?
旅美經濟評論人士王劍告訴本臺,中國醫保個人賬戶的縮水實際上損害了大部分退休職工的利益,因為他們平時都是靠個人賬戶裡的錢來看病買藥,只有看大病或住院才能用到統籌基金:「我們以武漢為例,武漢(醫保個人賬戶)原來260(元),你減到83(元),退休職工他很多是有基礎病的,他一個月看病吃藥260(元)勉強,很多人是不夠的。那你現在把260(元)減成了83(元),他肯定自己要再從退休金裡面掏再去看病買藥,肯定是不行的。」
一位來自中國重慶,同樣因安全原因不願透露姓名的網友告訴本臺,上述醫改措施表面上似乎是想「劫富濟貧」,但實際上卻造成一種「負向平等」:「它並不是讓窮人吃飽了飯,而是讓富人和窮人一起餓飯,就是把事業單位和企業的一部分醫保福利拿掉了,跟個人醫保和農村醫保就差不多了。」
這位網友還說,他的父親母親在醫改後,醫療花費都比以前更多了:「以前報得了的藥現在報不了了,以前是可以買進口藥的,現在買不了進口藥了,只能買國產的,而且療效很不確定;以前報銷比例高的,現在報銷比例越來越低。說白了,就是政府沒錢了,它就削減一些能夠削減的、稍微高檔一些的醫療。」
對於很多藥品被剔出醫保報銷範圍,武漢的「趙先生」也深有同感。他說,「說了叫醫保,但真正救命的藥全不在醫保範圍內,現在就是連正常的抗生素有的也都不在醫保範圍內。」
醫保繳費年限延長民眾:退休都‘退不起’
中國這次醫保改革還有一個重要變化,就是醫保繳費的年限延長了,男性30年、女性25年。也就是說,原本男性只需繳費滿15年,就可享受退休醫保,但現在卻變成了30年。
武漢的「趙先生」說,他原本已到退休年齡,最近就被迫一次補交了15年的醫保費,以湊夠30年的年限要求。
他感嘆,「好不容易熬到退休了,到我這裡,它又給我漲到30年。這麼大一個國家,說話就像放屁一樣!現在成了一個什麼狀況?有些人退休都‘退不起’了。」
中國醫保危機根源在哪裡?
旅美經濟評論人士王劍分析,導致中國醫保出現危機有多重原因,主要是人口老齡化快速到來,導致退休職工數量急劇上升;其次是特權階層消耗醫保資金的速度加快;第三個就是疫情封控期間,涉及建方艙或核酸檢測的經費開支。他說,「疫情開支實際上是把醫保的矛盾、裡面的問題,提前暴露出來了。」
中國的醫保體制分為城鎮職工醫保和城鄉居民醫保兩類,其中參與城鎮職工醫保的都是企事業單位人員,政府財政投入較多,保障條件相對較好,目前參保人數共有3億5000萬人。而這些人也是本次醫改涉及的主要對象。相關資料顯示,中國每年的退休職工增加2000萬以上,估計到2024年,中國的職工醫保基金就將入不敷出。
「這場醫保危機,政府沒有任何財政資源去投入,所有的危機全部轉嫁到了老百姓身上。」王劍指出,「同時,政府在沒有告知的情況下,擅自修改醫保的各種分配比例和報銷金額。這些都關係到每一個職工的切身利益,不僅‘無痕施政’,而且是‘霸王硬上弓’。」
王劍說,醫療改革是國計民生的重大問題,但官方卻從未徵求過民意或展開公共討論,這是典型的獨裁做法,並且醫保基金的運作也完全不透明。他詰問,「社保也好、醫保也好,你有沒有公開帳號?沒有。你沒有把這裡邊的帳公開給大家看,為什麼?你中間肯定是有很多黑幕、不透明,要干老百姓不願意讓你幹的事情。」
網友:「需要有一份最基本的保障」
最近,一位身在北京、名為「Beitong北同」的網友公開分享了他因癌症先後去世的父親和姑姑使用醫保的情況。其中,他的姑姑生活清貧,退休金少,醫保覆蓋範圍小。在得了甲狀腺癌後,她因為怕醫療費用負擔太重,連累家人而選擇長期默默承受。他的父親患肺癌,住院時雖然享受到醫保福利,但在住加護病房期間,巨額醫療賬單的不透明也曾令家人焦慮萬分。
最後,這位網友談到對於醫改的希望,「不管這個醫保改革以後怎麼改,我只希望他們能夠對這些危重病人,對這些退休的、拿錢很少的中底層的人有一定的照顧。真的,他們需要有一份最基本的保障。」
(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