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0條款案打到最高法院 或顛覆網絡平台規則(圖)


2023年2月21日,在2015年巴黎恐襲事件中喪生的美國女大學生岡薩雷斯(Nohemi Gonzalez)的母親和繼父(Jose Hernandez、Beatriz Gonzalez)在岡薩雷斯訴谷歌案中進行了口頭辯論,這是一個具有里程碑意義的案件,涉及科技公司是否應對其算法推廣的有害內容負責。(圖片來源:Drew Angerer/Getty Image)

【看中國2023年2月23日訊】(看中國記者肖然編譯/綜合報導)美國最高法院2月21日開始審理2015巴黎恐襲事件中遇難者岡薩雷斯(Nohemi Gonzalez)的親屬控告谷歌案。這起訴訟因涉及《通信規範法》中第230條款格外引起關注。週二,大法官對谷歌應為其自動推薦恐怖組織招募視頻的算法承擔法律責任的觀點表示懷疑。

在巴黎恐襲事件中喪生的美國女大學生岡薩雷斯的親屬指控谷歌旗下的油管(YouTube)根據其演算法,向一些用戶「推薦」伊斯蘭國的激進視頻,助長了該恐怖組織的發展。此前地方法院依據第230條款駁回了這項指控。

最高法院2月22日開始審理的另一起案件也涉及第230條款,即如果沒有230條款,這些網絡平臺是否應根據打擊恐怖主義的相關法令受到懲罰,即便這些平臺沒有直接支持恐怖襲擊事件?

這兩起訴訟是作為任何網絡平臺賴以運作的核心機制的演算法首次在美國成為訴訟目標。

大法官托馬斯(Clarence Thomas)的觀點是,對谷歌追責就如同某人向電話公司查詢伊斯蘭國第一任領導人、已故的巴格達迪(Abu Bakr al-Baghdadi)的電話號碼,電話公司因告訴了你號碼而被追責一樣。

最高法院應在6月30日前做出裁決。鑒於最高法院只受理數量有限的訴訟,接受審理這兩起案件似乎意味著其不排除會對230條款做出修改或調整,從而顛覆網絡平臺最重要的一個運作規則,網絡巨頭們對此感到不安。羅伯茨大法官(John Roberts)也認為,更改第230條款可能引發數字經濟崩潰等後果。

第230條款和川普帳戶被停引爭議

1996年美國聯邦《通信規範法》中的第230條規定,網絡供應商對他人上傳至平臺的內容不承擔責任。業內人士稱網絡經濟能發展到現在的規模歸功於這個保護條款。但也有人批評這種豁免權助長了有害內容的蔓延,包括本週案件中據稱為煽動恐怖組織伊斯蘭國(ISIS)襲擊推波助瀾的帖子。

谷歌律師布拉特(Lisa Blatt)週二向法庭陳述中援引第230條稱:「互動式計算機服務的任何提供者或用戶,都不應該被視為另一個內容供應者所提供的任何信息的發布者或發言人。」他說,正是這段話使過去20多年來網絡得以成長壯大。「當網站傳播第三方信息,而原告受到的傷害來自於這一信息時,(c)(1)禁止向網站提出索賠。」他補充說。 

230條款出台20多年後,全球人口的一半多都成為了網絡平臺用戶,而暴力、色情、仇恨、假新聞、陰謀論等內容也借此平臺傳播,引發擔憂和爭議。一些組織通過提交簡報敦促最高法院,不要發表可能擴大網上言論豁免權的意見。

2020年美國總統大選前夕,前總統川普推動國會修改230條款,社交媒體巨頭推特、臉書等平臺一度以傳播假信息為由暫停擁有數千萬粉絲的川普個人賬戶,引發言論自由方面的爭議。

美國國會尚未就是否修改或取消230條款達成共識。

本文留言

作者肖然相關文章


相關文章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