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界大亨「消失」「隱退」 中國民企前景如何?(圖)
馬雲(圖片來源:Wang HE)
【看中國2023年1月24日訊】為了中國經濟復甦,習近平表示要支持民營企業。最近幾年,中國政府對民企進行嚴厲監管,並且拒絕放鬆扼殺經濟的防疫政策,導致中國商界大佬紛紛「消失」或者「隱退」。分析指出,民企深受財產和精神雙重創傷,難以很快重建對政府的信心。
2022年中國經濟受到重創
持續三年的清零政策下,中國去年GDP跌入40年來低谷。中國公布去年GDP增長為3%,這是1976年以來最糟糕的增長數字,不包括2000年,新冠疫情大流行第一年,增長2.3%的記錄。有分析說,3%增長率都值得懷疑。
澳大利亞蒙納士大學商學院副教授史鶴凌博士說,中國的數字不太可信,實際增長可能更低。
他說:「按照嚴格的標準來講,可能是官方的統計數據減去2%,才應該是比較正常的數據。中國的經濟在2022年受到重創,無論從GDP、從社會零售額、從投資、從進出口都錄得了非常不妙的結果。」
他說,2022年中國只有進出口數字還不錯,但是也比往年有斷崖式下降。北京曾為2022年設定了大約5.5%的經濟增長目標,但是在政府嚴格的防疫清零政策下,製造業活動和消費受到重創。
習近平向民企示好難取信於人
為了經濟復甦,習近平就像突然改變清零政策那樣,突然改變了對民企的態度。但是分析指出,這恐怕是政府的權宜之計,難以讓民企重新建立信任。
近年來,中國監管機構對民營經濟進行大規模打壓,不僅嚴重傷害了民企的競爭力,而且破壞了中國經濟增長和創新潛力。最引人注目的是今年1月初迫使中國最有名的科技大亨馬雲放棄了對螞蟻金服的控制權。
事情追溯到2020年,中國監管機構開始對中國民營企業大規模鎮壓,科技、金融、遊戲、教培到房地產等行業受到重創。馬雲曾批評中國銀行業落後,中國官員當年突然喊停阿里巴巴旗下螞蟻金服的首次公開募股(IPO)計畫。這筆交易的籌資規模達到340億美元,原有望成為有史以來全球最大規模IPO。
2021年,中國監管部門出臺了針對科技公司的新的反壟斷指南,政府以防止資本無序擴張等名義打壓了阿里巴巴、騰訊、字節跳動、京東、美團和拼多多等科技巨頭,阿里巴巴遭到創記錄的180多億人民幣罰款,螞蟻金服則被要求和國有資本企業重組其業務。
同年,「滴滴出行」在美國低調上市,但上市後不到48小時,中國監管部門就宣布以「嚴重違法違規收集個人信息問題」對該公司實施「網路安全審查」,讓滴滴停止接受新用戶註冊,並要求該公司部分應用軟體下架。
民企大亨紛紛「消失」或「隱退」
專家指出,中國經濟復甦的動力在於民營企業,由民營企業帶動出口。相信中國政府也意識到這一點,所以對民營企業會有一定程度的鬆綁,至少在名義上。現在的問題是民營企業家能不能相信政府。
根據"中國證券網"的數據,民營經濟為中國貢獻了50%以上的稅收、60%以上的GDP、70%以上的技術創新,和80%以上的城鎮就業。
澳大利亞蒙納士大學商學院副教授史鶴凌說:「我一直在問這個問題,與其政府說一百句話,還不如讓在過去幾年當中受迫害的民營企業家回歸。我一直問的問題是,Where is Ma Yun?馬雲在哪裡?」
中國政府針對網路平臺的打壓給民企發出了一個非常消極的信號,商界大亨紛紛「隱退」或者「消失」,比如京東集團創始人劉強東失去了對京東的控股權,拼多多創始人黃錚「隱退」。近來,馬雲也公眾視線中「消失」了一段時間,猜測紛紜。史鶴凌說,有人傳說他和家人曾經居住在日本。
史鶴凌說,中國政府要拿出實際行動來支持民企,否則包括IT行業、教培行業等對中國經濟影響比較大的產業能不能相信政府的「笑臉」,帶動中國經濟往前走,這是一個很大的問號。
中國加強了對民營教培行業的限制措施,宣布「雙減」政策,導致補習班大面積倒閉,大約30%的員工失業。估計一年前中國補教行業有大約1千萬人。
美國三一學院經濟系榮休教授文貫中說,民營企業是極具活力的,中國政府放鬆政策後,民營企業為了自己的生存會找到更多活路,有利於中國的出口。但是他指出,小型民企會恢復得較快,但是大型民企則不容易發展。他說,中國政府為了促進內需,推動房地產業放消費,鼓勵大量投資,這是不負責任的做法。
他說:「鼓勵大量投資,吸引消費者來購買,但是房價又維持那麼高,人口又在下降,這裡有很大的危機。要強勁增長是非常困難的,他希望房地產繼續扮演那個角色,那是一個定時炸彈,它本身已經泡沫化了,政府的做法是很不負責任的。」
中國政府不會真正放手民企
近年來,中國放棄了市場改革,國家越來多地控制經濟,使得經濟利益讓位於政治目的。中國應對新冠病毒大流行的做法,以及意識形態對經濟政策的影響越來越大,讓許多商界人士對中國是否仍是一個可靠的市場產生了懷疑。
文貫中教授說,中國政府牢牢地控制著資本價格、勞動力價格和土地價格,不會真正地推行市場經濟,因此民企會繼續受到政府的壓制。
他說:「他(習近平)知道民營企業如果繼續發展,中國真的建成一個以市場來決定性配置資源的經濟體的話,黨就邊緣化了。」
紐約時報報導,2022年對中國來說是極具挑戰性的一年,越來越多的中國商界人士正在加入「潤學」大軍,為了資產和人身安全,擺脫中國威權主義政府的控制,他們移居新加坡、迪拜、馬爾他、倫敦、東京和紐約,只要能出去,什麼地方都行,有的是暫時的,有的是永久的。
(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