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媒:中國人口紅利消失比經濟放緩更嚴重(圖)
2023年1月16日,中國上海。(HECTOR RETAMAL/AFP via Getty Images)
【看中國2023年1月19日訊】(看中國記者肖然綜合報導)習近平派出最高經濟顧問、副總理劉鶴本週在達沃斯世界經濟論壇上暗示,中國經濟短期內可能已度過最糟階段。但經濟學家指出,中國人口紅利的消失是未來的一項重大挑戰。
1月17日,劉鶴在達沃斯世界經濟論壇上試圖向全球的投資者和企業傳達一個信息:隨著清零防疫政策的取消,中國經濟增速將恢復,歡迎外資來中國投資。
在達沃斯論壇上題為「中國發展的新篇章」(China's Next Chapter)的小組討論中對於中國的重新開放也蔓延著一種樂觀情緒。亞洲協會(Asia Society)主席兼首席執行官陸克文(Kevin Rudd)表示,若中國經濟今年增速達到5%或以上,將有力地支撐來年的全球經濟增長。
然而,中共放棄清零、放鬆對房地產行業監管等舉措恐怕難以解決一系列經濟挑戰,首當其衝的就是中國人口紅利已消失殆盡。《華爾街日報》採訪了一些經濟學家,他們表示,人口自1961年以來首次負增長、生產率增長放緩、債務高企,以及社會不平等加劇將在未來數十年內拖累中國經濟增長。
週二,中國公布2022年經濟增長3%,為1976年以來的第二低增長率。同時宣布,中國人口2022年減少85萬至14.12億。這一提前到來的人口紅利拐點標誌著重要分水嶺。
中國人對於全球經濟而言,既是世界工廠的工人,又是汽車和奢侈品的巨大消費者市場。但如今,人口減少讓中國不再具有獨特的優勢,世界工廠的地位可能要讓位給印度。
悉尼智庫Lowy Institute的首席經濟學家拉吉(Roland Rajah)告訴《華日》,中國想超越美國成為第一大經濟體的可能性因人口萎縮而越來越小。
《大國空巢》一書的作者、美國威斯康星州大學學者易富賢也持類似的觀點,「我預計到2030、2035年,中國的經濟增長率將會低於美國,與美國的差距以前是不斷縮小,今後是不斷擴大,中國的經濟總量不會超過美國。」他告訴自由亞洲電臺。
易富賢指出,在房地產關聯產業已高居國內生產總值(GDP)三成的經濟結構中,勞動力不足、購房人口減少將直接導致經濟減速,由此可能引發金融危機。此外,製造業勞動力不足也會改變國際供應鏈的對華投資,由此對中國的最直接衝擊則是目前已經顯現的就業壓力。
另一方面,勞動力市場疲軟和房地產行業低迷也讓很多中國家庭的消費力減弱。去年12月,中國16至24歲人群的失業率仍高達16.7%,瑞信(Credit Suisse)首席中國經濟學家王一(David Wang)稱,中國人未來5年均可支配收入增速可能會放緩至4%左右,是疫情前的一半。
勞動力減少可能會抑制經濟增長。標普全球評級(S&P Global Ratings)預計2030年前中國勞動年齡人口將以每年0.2%的速度下降。中國的勞動生產率增長也在放緩。世界大型企業研究會(Conference Board)估計,在截至2019年的10年,中國勞動生產率的平均增速從2.7%降至1.3%。
此外,經濟學家還警告,中國鼓勵政府和企業借入更多資金進行投資以推動增長的舊模式不可持續。
在達沃斯論壇上雖然不乏樂觀情緒,但中國境內外投資者和企業高管對中共當局是否願意充分減少過去幾年對企業的限制、重新接納民間資本仍高度謹慎。
將於3月退休的劉鶴試圖打消這些顧慮,他表示中國絕對不可能搞計畫經濟」。但一些經濟學家表示,習近平推動半導體、製藥等行業自給自足,並傾向於對民營企業如何經營發號施令,對經濟並不利。
普遍認為,習近平確保中共的控制延伸到整個社會的願望比發展市場經濟大得多。
除經濟影響外,北京獨立學者吳強告訴自由亞洲電臺,北京當局在處理國際事務、臺灣問題以及國內人權等方面可能會變得投鼠忌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