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HO稱中國嚴重少報染疫亡者 北京當局不以為然(圖)


2023年1月3日,上海同仁醫院感染COVID-19的病人。據官方媒體報導,上海瑞金醫院一名高級醫師稱,在染疫病例激增期間,上海70%的人口可能染疫。(圖片來源:HECTOR RETAMAL/AFP/Getty Images)

【看中国2023年1月13日讯】(看中國記者聞天清編譯/綜合報導)面對全球COVID-19新的疫情,世界衛生組織(WHO)表示,在全球範圍內共享大流行中新變異病毒株基因序列至關重要。由於北京對COVID-19染疫病亡的規定,導致中國嚴重少報真實死亡人數。

世界衛生組織(WHO)官方網站消息,在新聞媒體記者會上,世界衛生組織(WHO)秘書長譚德塞(Tedros Adhanom Ghebreyesus)表示,自從COVID-19變異病毒株Omicron疫情達到頂峰以來,全球範圍內共享變異病毒株序列的數量下降了90%以上,共享變異病毒株序列的國家數量下降了三分之一。「我們敦促所有正在經歷疫情高峰的國家增加測序,並分享這些序列。」

世界衛生組織(WHO)病毒進化技術諮詢小組(TAG-VE)發布了一份報告,對2022年10月首次出現的Omicron新的亞變異病毒株XBB.1.5進行了評估分析。目前,已有38個國家地區分享了相關變異病毒株序列,主要是來自美國。「根據病毒株遺傳特徵和早期增長率進行推測,XBB.1.5可能導致染疫人數持續增加。」

譚德塞(Tedros Adhanom Ghebreyesus)強調了病毒檢測的重要性,這有利於跟蹤變異病毒株和確保高危人群得到足夠的防護。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WHO)統計數據顯示,上週,全球有11,500人死於COVID-19。對此,譚德塞說:「鑑於中國對COVID-19相關死亡的報告不足,這個數字基本肯定是低估的。」他還敦促各國提供按照年齡和性別分類的疫情數據。

世界衛生組織(WHO)公共衛生緊急計畫執行主任萊恩(Michael Ryan)說:「WHO仍然認為,中國的死亡人數嚴重低報,這與所使用的相關死亡定義有關,鼓勵公共衛生系統和醫生報告這些死亡病例,而不是勸阻。」

台灣中央社報導,2022年12月,北京大學第一醫院感染疾病科主任王貴強說明解釋了北京當局有關染疫死亡的定義。中共官方將檢測為陽性反應、死於呼吸衰竭的患者歸類為染疫死亡,但因其它慢性病或心臟病發作等死亡患者,即使生前確診感染COVID-19也不會被歸類為染疫死亡病例。

美國之音1月12日報導,中共國家衛健委疫情應對處置工作領導小組專家組組長梁萬年認為,目前,中國沒有必要追究每一位患者的死亡原因。「當前重點對全球來說,都是要度過大流行,度過新冠是一個全球關注的公共衛生事件,回過頭來再研究這種死亡到底是怎麼一個歸類。」

關於染疫死亡病例歸類,梁萬年說如果全球不能形成共識的話,「各個國家根據自己的情況來做歸類」。

根據北京官方數據顯示,2022年12月以來,中國14億人口中僅有37例與COVID-19染疫有關的死亡病例。

本文留言

相關文章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