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疫情時代中國經濟難脫困境 國際預期低迷

【看中國2023年1月10日訊】中國自全面放開疫情管控以來,疫情高峰近在咫尺,今年中國經濟能否恢復往日高速增長備受外界關注。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總裁近日表示,今年中國經濟將受疫情反彈影響繼續萎靡,甚至會拖累全球經濟。

三年以來,中國經濟備受嚴苛的防疫政策拖累。近日,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總裁格奧爾基耶娃(Kristalina Georgieva)對路透社表示,世界對中國經濟復甦並不樂觀。她說:「這是40年來第一次,中國2022年的經濟增長可能會持平或低於全球。」此外,格奧爾基耶娃還表示,未來幾月疫情高峰將進一步打擊中國經濟,甚至拖累地區及全球經濟增長。

去年12月15日至16日,在北京舉行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此次會議為2023年經濟工作定調,「穩增長」取代「穩就業」,成為最高優先級,並將2023年中國國內生產總值(GDP)增速目標設在了5%左右。

會議指出,2023年要「堅持穩字當頭、穩中求進,繼續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和穩健的貨幣政策,加大宏觀政策調控力度。」與此同時,會議指出「擴大內需」仍是經濟工作的重中之重,需要進一步釋放內需潛力以拉動經濟。外界預期中國今年會有更大規模刺激經濟復甦。

自新冠疫情爆發以來,中國經濟萎縮、股市下行,市場信心不足,還面臨著國內外需求下滑的雙重打擊,形勢不容樂觀。

英國廣播公司(BBC)日前援引經濟學人智庫(EIU)經濟分析師徐天辰指出,「中國的官員們顯然非常擔心財政可持續性,因為‘地方政府債務風險’在會議聲明中不同尋常地出現了三次。我注意到他們在文件中刪除了‘減稅’的提法,這進一步表明他們不希望將政府財政繃得太緊。」

去年12月下旬,全球性金融服務機構野村發布了對中國經濟和全球主要市場的2023年前景展望分析。該分析指出,中國經濟復甦將在今年下半年表現得更有力度。中國官方媒體《證券日報》引述野村中國首席經濟學家陸挺的話說:「對2023年總體持樂觀態度,中國的GDP增長也會迎來較大幅度的反彈,尤其是在下半年。」

去年10月,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下調了2023年全球經濟增長的前景,並屢屢下調中國2022年國內生產總值增幅。此外,該機構還預計中國2023年國內生產總值增長率將加速至4.4%。但格奧爾基耶娃告訴路透社,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將在本月晚些時候舉行世界經濟論壇,屆時可能會再次下調有關中國和全球經濟增長前景預期。

本文留言

相關文章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