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真宗封禪真的是「一國君臣病如狂」嗎?還是另有原因呢?(圖片來源:故國神遊)
之前我們講過了宋真宗一朝的外交與內政,這一篇我們將講述真宗朝後期的又一件大事,天書封祀。說起真宗朝的歷史,主要就是兩件大事。一件發生在早期,就是澶淵之盟為宋遼戰爭劃上句號。一件事就是我們今天要談的,天書封祀。所謂天書封祀,是指宋真宗以神降天書為由,舉行的泰山封禪等一系列活動。如果說第一件大事,宋遼停戰,天下息兵,令真宗獲得了很高的評價,而第二件大事天書封祀,則令真宗頗受詬病。那今天我們就來說一說這件事。
首先我們說說甚麼是封禪。封是爲祭天,禪是爲祭地,封禪是古帝王祭祀天地的最高級別的大典。所有的帝王都會去祭祀天地,卻不見得都去封禪。我們比較熟悉的有漢武帝、秦始皇等帝王封禪,在上古,古籍可查的還有七十多位古帝王舉行過封禪。那麼封禪的意義是甚麼呢,古書裡有這樣一句話「受命之時,改制應天,天下太平,功成封禪。」就是說有兩個條件,一個是有天命,一個是有功績。所謂天命,就是帝王受命於天而做了皇帝。所謂功績,就是這個皇帝做得很成功,天下太平,大功告成,所以他要向天地告功。這種情況下,可以舉行封禪大典。
但是問題來了,其實除了少數的昏君之外,歷史上多數的帝王都是希望把國家治理好,都在實行德政。那麼,你如何知道自己做得已經達到了上天的要求,可以去封禪告功了呢。特別是人在衡量事物的時候,往往都帶有主觀性。你認為這事做得很好,可能在別人看來還不夠好。這個時候怎麼辦呢。古人有一個衡量辦法,就是祥瑞。古人認為如果一個帝王做得很合格,就會陰陽調和,萬物有序,這個時候,就會有祥瑞應德而生。所以當有祥瑞出現的時候,古人會把其視為上天對天子聖德與善政的肯定,那麼這也就成為封禪的又一個前提條件。
講過了封禪,現在回到宋真宗封禪這件事上。當時的歷史背景就是宋真宗做為受命之君,在他的治理下,政治清明,人才濟濟。這方面的內容我們在第十九集《真宗坐朝多賢相 共襄盛治號咸平》中詳細講過。除了內政之外,外交方面,景德元年(1004年),宋遼在澶州休兵結盟,換來了百年和平。
此外,還有一件重大的事情發生,就是除了契丹外,宋朝的另一大宿敵,西夏,也與宋朝停戰。景德三年(西元1006年)9月,西夏人首領李德明奉表歸順,北宋以德明為定難節度使,封西平王。當然這個和平是暫時的,到了仁宗朝時,李德明之子李元昊繼位後,戰火又起。那這就是後話了。總之,從景德三年(西元1006年)開始,宋夏雙方開啟了三十多年的和平局面。所以,從天命上講,真宗是受命之君,從功績上講,真宗朝的確出現了北宋歷史上少有的沒有邊患的年代。就是說,他去封禪是有這樣的歷史背景和條件的。
但是以上只是宋真宗封禪的背景環境,而這場轟轟烈烈的天書封祀,還需要一件事情的觸發。我們知道,澶淵之盟後,宋真宗很厚待寇凖,對他非常尊敬,這讓王欽若心生妒嫉。
當然王欽若嫉恨寇準,還不只是因為宋真宗重用寇準,還因為之前的一些過節。我們在第十四集《寇凖大忠扶日輦 直渡澶淵退遼兵》中講過,真宗決定親征前,王欽若提議遷都金陵,寇凖說誰提的建議,應該將此人斬首祭旗,然後北伐。另外,宋遼對陣時,因寇凖的推薦,真宗派王欽若去駐守軍事重鎮天雄軍,等於就到了當時的宋遼戰爭的前線,這也讓王欽若懷恨在心。
有一次上朝完畢,寇準退出時,真宗就一直目送他走出去。王欽若就說,「陛下如此敬重寇準,是因為覺得他有功於社稷嗎?」真宗說:「當然是啊。」王欽若曰:「澶淵之役,陛下不以為恥,怎麼還認為寇準有功呢。」真宗聽了很驚訝,表情愕然。王欽若又說,這個澶淵之盟其實是個城下之盟。您以天子之尊卻達成城下之盟,這難道不是一件很有損顏面的事情嗎。
其實關於澶淵之盟是城下之盟這個說法,就是從王欽若這裡來的,至於澶淵之盟到底是不是城下之盟,我們在第十六集《強弩勢盡攻城日 尋盟早在未戰時》中跟大家分享過,沒有看過的朋友可以看一下。
宋真宗聽了這番話後,果然愀然不樂,就問王欽若:那現在怎麼辦呢。王欽若就說,「唯有封禪泰山,可以鎮服四海,誇示戎狄。」但是正如我們剛才所說,封禪還要有天降祥瑞。所以宋真宗就說,這個祥瑞可不是想要就有的啊。這個時候王欽若就給宋真宗出了一個主意,人造祥瑞。宋真宗就同意了。
接下來,按史書中記載,大中祥符元年(1008年)正月初三,皇城司上奏「有天書見於承天門」。天書上還有字,「趙受命,興於宋」云云。於是宋真宗舉行了隆重的儀式迎天書。3月時,詔群臣議封禪之事。因為封禪是需要花錢的,宋真宗擔心財力不能負擔,就問丁渭。熟悉宋史的朋友都知道,這個王欽若、丁渭都是被列為奸臣之列的。當時有5個奸臣,被時人稱為五鬼,王欽若排第一,丁渭排第二。丁渭當時在三司使,是管財政的,就給真宗算了一筆帳,說「大計有餘」,意思是財力很雄厚,這個錢花得起。於是,當年10月,宋真宗就舉行了封禪大典,封泰山以祭天,禪社首以祭地。後來又於大中祥符四年春,去汾陰祀后土。汾陰在山西,因為去泰山是往東走,去汾陰是往西走,所以歷史上也把天書封祀稱為東封西祀。
以上是我按《宋史》的記述,跟大家分享了這個歷史事件的過程。但是,說起歷史呢,瞭解一件事的過程只是一方面,對一件事的理解,卻是另外一回事。就是為甚麼會發生這樣的事,對於這一點,能夠理解多少,所以這裡想跟大家談一談這個問題。我們知道,後世對天書封祀這件事的評價是「一國君臣病如狂」。至於千百年後今天的我們,對這件事就更是難以理解,這一國君臣為甚麼要如此熱衷的做一件在今天看起來似乎沒有任何意義的事情,怎麼能病到這種程度?
對於這個問題,最為簡單粗暴,卻很常見的一個回答就是愚昧。有些人想當然的把愚昧、無知這些詞統統套在古人身上。但是我們要知道,宋真宗在澶淵之役時的表現,雖然不能與太祖、太宗相比,總比宋徽宗要強吧。宋真宗的朝堂上,還立著一排名臣,正如我們上集提到過的,王旦、寇凖、向敏中,等等,這些人都是一流的人才,有膽有識,正直敢言。而且很多人都是通才,整頓吏治,興修水利,審理案件,管理軍務,樣樣都行,現在看,簡直就是全才、通才、天才。就是這樣的一國君臣,開創了咸平之治,達成了澶淵之盟,結束了宋遼戰爭,做到宋夏休兵,怎麼就突然間都病如狂了呢。顯然,愚昧、無知,並不是合理的解釋。
也有人批評真宗封禪,是因為覺得他追求奢華、擺闊。但是我們在史書中看到的是,與太祖、太宗一樣,真宗也是非常節儉的一個皇帝。太祖時,曾禁止公主穿翠鳥羽毛繡製的裙子。太宗時,他的衣服因為洗的次數多了,繡上去的花紋都變了形。真宗也是這樣節儉,他曾下令禁止在皇家的衣服上用鍍金來裝飾。大中祥符元年2月,真宗封禪回宮,杜貴妃來迎駕,結果真宗看到杜貴妃的衣服上有鍍金的裝飾,一怒之下令杜貴妃出家,於是天下再沒有敢違犯禁令的了。也就是說,真宗並不是一個喜歡追求奢華的皇帝。不僅過去不是,一直都不是,包括他開始東封西祀的時候,他也不喜歡奢華。所以,說真宗是出於講排場擺闊氣才要去搞封禪,這個也是說不通的。
還有人批評真宗封禪是因為覺得他喜歡聽好聽話。因為當時各地都在上奏發現祥瑞,甚麼靈芝、白鹿、嘉禾等等,這些都被做為天降祥瑞上報朝廷,祥瑞是德政的象徵嘛,所以人們覺得宋真宗好大喜功,喜歡聽到讚揚。但是我們在史書中看到,宋真宗恰恰是一個非常不喜歡談祥瑞的人。比如在咸平二年時真宗曾下詔,禁止各地進獻珍禽奇獸和各種祥瑞。真宗說,我能夠得到賢臣的輔佐,這就是天賜的祥瑞了。但是真宗雖然不喜歡談祥瑞,對災變卻非常重視。比如我們在第十五集《仰觀白日天垂象 烽火澶州頓息兵》中講過一個故事,咸平元年時出現過一次彗星,是不祥之兆,宋真宗當時很緊張,宰相呂端說呢,這個彗星對應的是齊魯之地,意思就是跟您沒有關係。宋真宗卻認爲,作為天子,普天之下莫非王土,齊魯有事也是我做的有不足,才會招致這樣的災變。所以馬上就詔求直言,避殿減膳等等。也就是說,真宗並不是一個沉浸在祥瑞之說中,喜歡聽人吹捧的皇帝。所以,說真宗因為好大喜功而封禪,這個說法也是不通的。
綜上所述,真宗封禪,既不是出於愚昧,也不是出於炫富,也不是因為喜歡沉浸在歌功頌德的氣氛中,那麼是不是說「一國君臣病如狂」,其實另有原因呢。正如我們這一集標題所云:四海息兵天書降,封禪未必病如狂。至於真宗封禪到底是出於何種原因,以及這件事將如何結束,我們下集再聊,感謝您的收看。
歡迎關注乾淨世界【故國神遊】頻道:
https://www.ganjing.com/zh-TW/channel/1f6jjo8dda037NSCoyjEhqYTC1p60c
https://www.ganjing.com/zh-TW/video/1f9j7h3rsl01v4vyCXA7bTuuN1eh1c
Youtube频道链接: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IS616MLNzIo&t=317s
責任編輯: 古風 来源: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