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鴻海深夜切割紫光 疑點重重?(圖)
近日鴻海宣布處分紫光持股。(圖片來源:Getty Images)
【看中國2022年12月19日讯】(看中國記者李佳琪綜合報導)近日鴻海宣布子公司富士康釋出紫光股權,處分總金額53.8億元人民幣,震驚市場。鴻海為什麼要拋售紫光股權?是否為了布局2024臺灣總統大選?國際問題專家唐浩解析。
經濟日報報導稱,鴻海16日晚間正式宣布,旗下工業富聯轉投資且持股99.99%的興微基金,以不低於人民幣53.8億元(約新台幣237.17億元)的價格,全數處分北京智廣芯控股有限公司及紫光集團有限公司持有的股權。
鴻海表示,處分後,興微基金對北京智廣芯控股及紫光集團持有股權為0%。
公開資訊顯示,紫光集團是由北京清華大學創立的半導體企業,後發展成中國最大的半導體科技企業,是中共研發晶元的「國家隊」主力成員。紫光曾經在2015年發下豪語,說要「買下台積電、併購聯發科」,但因紫光到處併購企業,負債高達2000億人民幣,最後在2021年7月宣布破產重整。
到了今年7月12日,紫光宣布完成破產重整工作,由北京智廣芯控股公司持股100%,成為最大股東。臺灣的鴻海集團居然也是紫光的新股東之一,投資金額53.8億人民幣。當時,鴻海集團也是紫光的新股東之一,投資金額53.8億人民幣。
由於鴻海這項投資案未先向臺灣政府報備申請,所以當時引發社會討論,質疑鴻海是否要砸錢輸血紫光,幫中共發展半導體,也因此一度傳出臺灣國安單位找上鴻海,要求撤資,因為臺灣擔心這項投資可能造成臺灣國家安全與經濟安全問題。
為何現在鴻海又主動宣布賣出紫光的所有股權嗎?國際問題專家唐浩在自媒體節目《世界的十字路口》指出,首先,鴻海投資紫光的手法非常低調、拐彎又拐彎。鴻海是通過中國子公司「工業富聯」來轉投資,鴻海對工業富聯持有84%的股份;然後通過工業富聯投資98億人民幣,取得「興微基金」的99.99%股權;接著再通過「興微基金」投資晟粵廣州公司53.8億人民幣,持股48.91%。
然後再讓晟粵廣州把這53.8億人民幣,全部投資北京智廣芯公司,取得20.04%的股份;而北京智廣芯則擁有紫光的100%股份。換而言之,鴻海通過四層的轉投資,迂迴曲折取得紫光20%股權。
唐浩提到,鴻海董事長說投資紫光是「簡單的財務投資」,「但是如果簡單,為什麼需要這麼費盡心機地層層轉投資?很顯然是想要層層轉手來「洗身份」,盡量不想讓人知道鴻海投資紫光。」
還有,全資控制紫光的北京智廣芯公司,鴻海入股了20%的股份,但是智廣芯的最大股東、「建廣資產」的子公司建廣廣銘,來頭可不一般。建廣資產是中共國有的控股公司,股權非常複雜,但整體上國務院的實際控股達到51%。
唐浩質疑,中共官方通過色彩淡化過的國企來投資控制紫光,而鴻海也投資入股紫光,這是巧合嗎?而且國務院的建廣公司,持有智廣芯的股份是20.22%,而鴻海輾轉持有的股份是20.04%,剛好比國務院少那麼一點點,讓國務院握有最大股權來指揮智廣芯與紫光。這是巧合嗎?
他認為,鴻海明明是最有高科技企業的運營經驗和運營人才的,卻不主導紫光的運營,反而要交給國務院背景的國企,這背後顯然是有一定的政治正確和政治考量。
唐浩推測,鴻海現在放棄投資紫光,一個很主要的考量還是地緣政治的風險考量。鴻海是富士康的母公司,富士康的最大客戶是蘋果公司的手機代工,但是現在中美處於史上最尖銳的對抗競爭狀態,鴻海正好被夾在中間,正好位在最前線。
眾所周知,美方正在組織科技封鎖戰,要截斷中共的半導體技術與晶元發展。這時候鴻海卻投資紫光,難免會被美方懷疑「你到底是站哪邊?」如果鴻海不緊急煞車拐彎,很可能就會被美方的猛烈炮火波及。
另一方面,富士康鄭州廠10月才剛爆發疫情,引爆前所未見的員工逃亡潮,導致富士康一度生產停擺,還耽誤蘋果公司的年底購物季大訂單。這一點對蘋果公司和其它外國企業來說,會更擔心富士康留在中國生產的風險太高,因此都在考慮撤單和轉單,轉移到其它國家生產。這對富士康和鴻海來說,更是攸關生存的警訊。
綜合以上種種因素,唐浩認為,鴻海這時候宣布跟紫光脫鉤,一方面可擺脫臺灣方面對於國家安全的顧慮與調查;另一方面也可以減少美方疑慮,減少跟美方在對華政策上的衝突摩擦,才能減少損失、減少美國訂單的流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