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發生了什麼:花旗銀行關閉中國大陸個人銀行業務(圖)


位於紐約市的花旗銀行(CitiBank)總部大樓(圖片來源:Andrew Burton/Getty Images)

【看中國2022年12月16日訊】花旗銀行12月15日官網發布公告,明確表示:關閉花旗中國個人銀行業務的工作正式啟動。

之前在2021年4月份,花旗銀行曾官宣,將對其全球個人銀行業務進行重組,目標是要將資源和投資聚集於更具競爭優勢和規模效應的業務。這個公告距離去年官宣已經過去一年半。

這則公告的背景是,花旗集團意欲退出亞洲、大洋洲等13個市場的個人金融業務,包含中國大陸地區和臺灣。之後其全球的個人金融業務僅在新加坡、香港、阿聯酋、以及位於倫敦的財富中心經營。關閉花旗中國個人銀行業務中,涵蓋了銀行卡、房貸、個人貸款、存款、投資、保險和外匯業務在哪的所有業務。

公告中明確,在有序推進關閉業務的工作過程中,花旗銀行將協助客戶有序轉移存款和所持有的產品;逐步終止信用卡業務,並繼續按照合同約定收取信用卡還款。這個過程將根據花旗銀行為客戶發送通知的時間,再進行賬戶關閉流程,而目前仍繼續正常使用不受任何影響。

從這個公告中透露出花旗銀行此次退出做了兩手準備,一個是直接關閉賬戶,對於信用卡業務,只要客戶處於賬戶為零的條件下關閉賬戶即可;另一個則是通知中也提到,不排除「尋求個人銀行個體業務單獨出售」的可能性。

關於「出售信用卡業務」的問題,之前也有很多傳聞,筆者就曾聽到多個不同版本,從本刊角度,一來對這種沒有根據的道聽途說的信息不認同,其次本刊風格對於這類事件不做「窺秘」,只做業務分析和評論。

花旗信用卡在國內到底是會以「關閉」形式終止信用卡業務,還是會以「打包出售」形式賣掉信用卡業務?關閉賬戶相對來說比較簡單,只要用戶信用卡賬戶為0,直接關閉掉就可完成。這樣處理能夠最快地達到退出的目的。而這樣做所存在的問題,就是逾期債務如何處理。

如果採取「打包出售」的方式,則相對複雜一些。首先要選擇合適的買家,而這個買家要對花旗信用卡現有規模的客戶感興趣,就是對於提升本行業務規模有所幫助,價格又在可接受範圍。

另外,客戶之前看中的是「花旗」品牌,而且轉手後,持卡用戶與另一品牌還存在著產品重疊的問題,該卡可能就會陷入睡眠,也不能保證客戶不流失。這樣的話,花錢就顯得得不償失了。除非花旗以「白菜」價格半賣半送,相當於委託給買家為用戶提供後續服務,以及債務管理工作。這樣,對於買家而言多少還有點「油水」。

2022年年初,渣打銀行發布公告關閉所有信用卡申請的渠道,目前渣打銀行官方網站、官方微信公眾號均已不能在線申請了,看來該銀行曾為此發過補充公告,告知該舉措是「暫停」業務,現在看來已經變成「永久」了。

據花旗銀行官網介紹,花旗在中國的歷史可追溯至1902年5月,是首家在中國開業的美國銀行。2007年4月,花旗成為首批註冊成為本地法人銀行的國際銀行之一。花旗銀行(中國)有限公司為美國花旗銀行有限公司全資所有。目前,花旗中國在中國12所城市(北京、長沙、成都、重慶、大連、廣州、貴陽、杭州、南京、上海、深圳和天津)擁有分支網點。花旗銀行(中國)有限公司2021年度報告顯示,該公司2021年營收54.45億元,淨利潤18.01億元,員工人數2945人。

看來,在市場動盪和高利率環境的壓力下,連花旗這樣的美國大銀行的日子也並不好過了。

(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
本文留言

相關文章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