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居易觀魚後 說出了一大重點(圖)


繞池閒步看魚游,正值兒童弄釣舟。(圖片來源:Adobe stock)

中國人常講「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人們站在不同的基點,會看到不同的世界。大詩人白居易的《觀游魚》似乎更能說明這一切。白居易在這一首二十八個字的作品中寫道:「繞池閒步看魚游,正值兒童弄釣舟。 一種愛魚心各異,我來施食爾垂鉤。」

頭兩句講述了詩人閒來無事,便前往水池邊觀賞游來游去的小魚,但他卻看到有兒童正划著小船在釣魚。此句其實寓意也是非常深刻的,詩人看到游來游去的小魚,那種愜意確實是詩人嚮往的;而小孩子卻在撲殺它們。

或許詩人在當下想到了什麼:覺得那自由自在的小魚是自己對生活的一種嚮往,而小孩子則是針對當時社會上一些魚肉百姓的貪官們的比喻,認為他們是小人。

詩人一生關心百姓疾苦,是抱著慈悲之心來當官的。而有些貪官把百姓當作魚肉來對待,因此詩人把他們當作小人(小孩子是小人的一種隱喻)。

最後兩句,講的就非常明白了。人們雖然都愛魚,但詩人是施食,他人則是釣魚來吃。這裡的愛魚是指的當官。有人當官是為了服務百姓,真正的父母官;而有人當官是為了魚肉百姓。

詩人看到魚而想到百姓的艱辛,自然是有大慈悲之心的。每個人其實都懷著不同的信念看世界的。前面的那句「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其實是有不同的境界的,慈悲之人會以慈悲之心看世界,而那些只是有智慧的人,卻是以智慧看世界的。古人還有「大智若愚」的說法,真正的智慧其實是看上去彷彿是愚笨的慈悲。因為他們心中的善良,沒有惡念,才會顯得有些愚笨的,愚笨的背後其實是一種大智慧。

這首《觀游魚》寫的非常的隱喻,但細細讀來,我們會看到詩人那一顆處處為別人著想、充滿善念與悲憫的心。

本文留言

作者纖纖 相關文章


相關文章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