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揭君子喜愛玉的真實理由(圖)


孔子曾說,「瑕不掩瑜,瑜不掩瑕,忠也」。(圖片來源:Adobe Stock)

子貢問老師孔子:「君子為什麼都看重玉而輕視像玉一樣的美石呢?是因為玉的數量少而美石的數量多嗎?」

孔子回答說:「不是因為美石的數量多,就輕視它;也不是因為玉的數量少,就看重他。是因為從前的君子,都將玉與美德相比」。 孔子還做了具體的闡述,「瑕不掩瑜,瑜不掩瑕,忠也」 便是孔子所闡述的君子品質似玉的其中一點。瑜是玉的光彩。這句話翻譯成白話文就是:玉的瑕疵不掩蓋玉之光彩,玉之光彩不掩蓋玉的瑕疵,這就像君子真實無欺的品格。

玉本身是比較透明的,所以玉裡有瑕疵會就清晰可見,但玉就是玉,並不會因為有瑕疵就不成為玉了,它依然是光潤美麗的,這是瑕不掩瑜;反過來說,因為玉本身是比較透明的,所以,即便玉光潤美麗,它的瑕疵也還是清晰可見,這是瑜不掩瑕。君子真實、坦蕩,不欺人,不自欺。說白了,就是他不裝,君子本身是什麼樣就呈現什麼樣。

子貢說:「君子之過也,如日月之食焉。過也,人皆見之;更也,人皆仰之。」意思是:君子的過錯好像日食月食一樣。有過錯時,人們都看得見;改正過錯的時候,人們都仰望著他。不掩蓋,就像出現在天空中的日月,當他發生日食月食的時候,人們自然都會看到(過也,人皆見之),但當君子意識到了自己的過失的時候,就馬上改正,他依然像光芒如初的當空日月,為眾人所仰望(更也,人皆仰之)。

子曰:「丘也幸,苟有過,人必知之。」 孔子說:「我孔丘真是幸運,如果有錯,一定會被人知道。」名動諸侯的人物,以一種聞過則喜的態度面對他人的指責。磊落坦蕩的改過,才能成為美玉無瑕。

一個人如果拼命強調瑕不掩瑜,光在別人面前表現光彩及,又以自身光彩來掩蓋瑕疵,這樣是稱不上是一位真正的君子的。

以瑜掩瑕,瑕終將不去。真正懂得修身改錯的君子,是不會長期放任瑕疵不管的。

參考資料:《禮記・聘義》、《孔子家語・問玉》、《論語・子張篇》。

本文留言

相關文章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