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該「窮養」還是「富養」?答案在這裡(組圖)


教育孩子是一種智慧。(圖片來源:Adobe Stock)

大家一定聽說過「窮養兒,富養女」這句俗話。但是,無論「窮養」還是「富養」,其實都不如「教養」。

一個生在富人家的兒子,父母不可能會讓他像窮人家的孩子一樣,過著半飢半飽的日子;而一個生在窮人家的女兒,父母也一樣不可能讓她像富人家的孩子那樣,過著披金戴銀和要風得風、要雨得雨般的生活。

其實,只要翻開古今中外的歷史,看看那些有作為的人,並不是窮養與富養的結果,而是教養使然。

無論是司馬光,還是曾國藩,都為後世子孫的教養上點亮了一盞盞的智慧之燈。尤其是諸葛亮的《誡子書》,更是寫得語重心長、言簡意深:「靜以修身,儉以養德。非澹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夫學須靜也,才須學也。非學無以廣才,非志無以成學。淫漫則不能勵精,險躁則不能冶性。」

《誡子書》中雖然有一個「儉」字,但絕不是「窮養」的意思,可以說節儉是體現在一個人身上永恆的美德。

可見,教養就是讓一個人從年幼之時,是一定要明白的最基本的「是」與「非」的標準,是必須懂得的事理和常識。

教養,是一個人內在的良好的品格修養映射於外的優雅和從容之美,能讓一個人從骨子裡飄出芳香來。

所以,當一個人擁有了良好教養的時候,他就能舉止合範,進退有度,在取捨之間能把握好分寸;在成功之時,他可以喜不自勝,但不會得意忘形;在失敗之中,他可以黯然神傷,但不會意氣消沉;為官為富為貴,不會泯滅良知,不失側隱之心;身為布衣匹夫,依然會傲骨凜凜,心清魂淨地做人;在犯了錯誤之後一定會從自身去找癥結,而不是怨天尤人,百般推脫責任……

教養,是任何一個家庭,或父母或教師,都能送給孩子的一筆無價之寶,是為孩子心靈世界打造的一盞智慧之燈。


教養,是教育孩子成材的基礎。(圖片來源:Adobe Stock)

孩子生於貧窮之家,擁有了教養,他知道自己怎樣的立足現實和發展自我;孩子生於富貴之家,擁有了教養,他知道怎樣利用自己的優勢開拓未來。

因此,教養是培養孩子成人的靈魂,是教育孩子成材的基礎。如果只想通過窮養或富養的捷徑,劍走偏鋒,看似奇巧,自以為可以出奇制勝,其結果,往往事與願違!

教育孩子是一種智慧,亦是對父母本身所具教養的一種考驗。

本文留言

相關文章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