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

澤連斯基向美國老兵致敬 俄烏傷亡皆有10萬(圖)

 2022-11-12 00:45 桌面版 简体 打賞 2
    小字

圖為2022 年 10 月 28 日,烏克蘭砲兵部隊成員在南部赫爾鬆地區郊外向赫爾鬆的俄羅斯軍隊陣地開砲。俄羅斯11月9日宣布從赫爾松撤退。(圖片來源:BULENT KILIC/AFP via Getty Images)
圖為2022 年 10 月 28 日,烏克蘭砲兵部隊成員在南部赫爾鬆地區郊外向赫爾鬆的俄羅斯軍隊陣地開砲。俄羅斯11月9日宣布從赫爾松撤退。(圖片來源:BULENT KILIC/AFP via Getty Images)

【看中國2022年11月12日】(特約記者程雯綜合報導)11月11日(週五)是美國的老兵節,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Volodymyr Zelenskyy)發表講話向美國退伍軍人致敬,感謝美國軍人的服務「激勵烏克蘭人」繼續反擊俄羅斯暴政。在近9個月的俄烏戰爭中,美國估計俄軍傷亡人數在10萬人以上,烏軍也大致相同,隨著俄軍撤退,俄烏兩國有了新的和平談判的機會。

11月11日最早是第一次世界大戰的停戰日,後來演變為美國退伍軍人紀念日,是美國一個重要的聯邦假日。

在11日發表的一個簡短的視頻講話中,澤連斯基用英語首先代表烏克蘭人民祝美國的老兵節快樂,並感謝美國軍人們的服務。

接著,澤連斯基提到美國軍人在250年來經常戰勝暴政,這成為榜樣激勵著今天的烏克蘭人反擊俄羅斯暴政。

他說道:「近250年來,美國武裝部隊的男男女女戰勝了暴政,並通常是在巨大的困難中。你們的榜樣激勵著今天的烏克蘭人反擊俄羅斯的暴政。」

澤連斯基還特別感謝自願到烏克蘭戰場上與烏克蘭軍人併肩作戰的美國退伍軍人,他感謝在美國的幫助下,烏克蘭正在把俄羅斯軍隊趕出去。

他說:「特別感謝許多自願在烏克蘭作戰的美國退伍軍人以及美國人民對烏克蘭的驚人支持。在你們的幫助下,我們已經震驚了世界,並正在將俄羅斯軍隊幹趕回去。勝利將是我們的。」

最後,澤連斯基以「上帝保佑美國」和「榮譽歸於烏克蘭」結束了他的簡短致辭。

與此同時,俄羅斯已經宣布從烏克蘭南部地區首府赫爾松(Kherson)撤退,美軍參謀長聯席會議主席、陸軍上將馬克.米利(Army Gen.Mark Milley)週三(11月9日)表示,在冬季陷入戰爭僵局的情況可能為俄烏兩國提供和平談判的機會。

綜合多方消息,米利將軍週三在紐約經濟俱樂部(Economic Club of New York)主辦的一次會議上發表講話時還表示,有超過10萬名俄羅斯士兵在戰爭中陣亡或受傷,烏克蘭軍隊的傷亡人數可能「相同」,並有4萬名平民喪生——這是美國官員迄今為止給出的烏克蘭戰場傷亡的最高估計數字。

米利將軍表示,戰爭帶來了「很多人類苦難」,並說多達3,000萬烏克蘭人也流離失所。

他的評論強調了戰爭對烏克蘭和俄羅斯造成的毀滅性損失,因為戰鬥繼續有增無減,而且看不到盡頭。

米利對烏克蘭平民傷亡人數的估計遠高於聯合國上個月報告的15,246人傷亡。

他對俄羅斯軍隊傷亡人數的評論與美國國防部8月份估計的當時大約7萬至8萬人員損失一致。

米利認為,俄羅斯總統普京在烏克蘭遭受了重大損失。

他說:「普京失去了巨大的軍事能力,他們遭受了巨大的軍事損失。我認為俄羅斯人嚴重低估了烏克蘭人民。」

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週二(10月8日)表示,他對與俄羅斯進行和平談判以結束戰爭持開放態度,但前提是俄羅斯必須歸還烏克蘭所有被其佔領的土地,為戰爭造成的損失提供賠償,並因戰爭罪面臨起訴。

俄羅斯也表示對談判持開放態度,並在本週宣布已開始從赫爾松撤退。

澤連斯基警告說,俄羅斯人假裝從赫爾松撤軍,以引誘烏克蘭軍隊在這座戰略工業港口城市進行一場根深蒂固的戰鬥,這是通往俄羅斯佔領的克里米亞半島的門戶。

米利將軍表示,俄羅斯在赫爾松集結有2萬至3萬名士兵,全面撤退可能需要數週時間。

他說:「最初的指標是他們實際上正在這樣做。他們公開宣布他們正在這樣做。我相信他們這樣做是為了保留他們的力量,以重建(第聶伯河)河以南的防線,但這還有待觀察。」

同時,米利將軍也認為,俄羅斯人可能會利用撤退來調整他們的部隊以準備明年的春季攻勢,但「這裡也有機會,是談判的機會之窗」。

以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為例,米利表示,要讓談判有機會,俄羅斯和烏克蘭都必須達成「相互承認」,即軍事勝利「可能無法通過軍事手段實現,因此你需要轉向其他手段」。


来源:看中國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看中國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本文短網址: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分享到: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評論

暢所欲言,各抒己見,理性交流,拒絕謾罵。

留言分頁:
分頁: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