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導體「去台化」?揭台積電全球關鍵因素(圖)


半導體龍頭台積電資料照。(圖片來源:中央社)

【看中国2022年10月30日讯】(看中國記者李佳琪綜合報導)美國政府10月初對中國半導體產業發布出口新禁令,「去中化」引發全球供應鏈改變,臺灣半導體產業也跟著擔心會不會發生「去臺化」。對此,外媒發文分析台積電位居全球優勢地位的關鍵因素。

自由財經報導稱,韓國中央日報經濟新聞編輯Kim Chang-gyu近日發表了一篇題為「為何台積電是晶片界No.1」。文中指出,1987年台積電成立時,臺灣在晶片製造上表現卓越,但在設計上落後,因此臺灣轉向代工領域,專注生產客戶設計的晶片。

有批評說台積電只是一家代工廠,但它精益求精,隨著與時推移,台積電累積技術,並與客戶建立互信,這樣的共生成長,使台積電成為首屈一指的晶片製造廠。

文中指出,台積電另一優勢是無廠半導體公司因擔心技術外洩,因此偏好台積電更甚IDM公司,這或許可說明為何台積電與三星的市佔率差距(台積電53%、三星16%)會逐漸擴大。

文章也說,臺灣政府大力支持台積電,當台積電需要進行大規模投資,政府將提供從核心技術,到招聘、研發與稅賦優惠的全面協助。

該文指出,2019至2021年,臺灣半導體產業的企業所得稅僅10.9%,約為韓國一半。就個別企業而言,台積電的企業稅為10.9%,三星則是27%,稅賦優惠等因素使臺灣有28家銷售額超過10億美元的半導體企業,而韓國只有12家。

文中稱讚,不懈的努力、有利的市場條件以及政府全面的支持使台積電成為全球晶片製造龍頭。2019年三星宣布將超越台積電,但全球經濟疲軟使記憶體晶片價格暴跌。截至10月7日,台積電市值3604億美元,遠超過三星的2352億美元、英特爾的1050億美元。

英國「金融時報」報導也指出,處於「科技冷戰中的台積電」其地位至關重要。臺灣將自己在全球半導體產業的領先地位視為「矽盾」,也就是重要的安全保障,相信萬一中國來犯,美國會幫助臺灣。

但報導也提到,隨著美中競爭升溫、台海軍事衝突風險增加,華府試圖一邊切斷中國的關鍵先進半導體供應源,一邊減少對臺灣晶片供應的依賴。這兩項目標都可能不利於台積電,因為台積電的成功來自於服務所有市場的客戶,並把符合成本效益的工廠群幾乎完全建在臺灣。

台積電不願談論公司是否因美國推動變革而受影響。他們對外表示,「我們認知到,中國和臺灣之間的地緣政治議題愈來愈受關注,這已是數十年來的老問題。但我們目前沒看到這些緊張關係影響台積電運作;團隊現行的營運計畫在臺灣也可持續。

報導說,身為半導體龍頭的台積電已經確實發現自己站在全球角力的關鍵位置,「它既處於美國與臺灣之間一場較量的中心,在中美新冷戰中,它也站在了打得最火熱的前線」。

《工商時報》報導稱,上週被問到是否會因兩岸問題出現半導體「去臺化」危機,經濟部長王美花表示,臺灣半導體技術領先,特別是半導體製程群聚效果沒有任何國家可以取代,因此半導體產業要持續進步,並持續擴大在全球不可被忽視取代的地位,就不會有所謂「去臺化」的議題。

力積電董事長黃崇仁也表示,半導體是分工細膩的產業,在美國先進設備、IC設計領先全球,臺灣並非所有優勢都「整碗拿走」,這也非一朝一夕就能達成,而是長期市場考驗後的結果。目前「去臺化」議題只是地緣政治變化下出現的短暫議題而已。

經濟部數據統計,去年臺灣半導體產值4.1兆元,位居全球第2;半導體次產業裡,IC設計全球佔比22%,是世界第2;晶圓代工全球佔比63%、IC封測全球佔比58%,都是世界第1。

本文留言

相關文章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