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勿輕忽 高血壓的10個錯誤認識(圖)
量血壓的次數並非越頻繁越好。(圖片來源:Adobe Stock)
高血壓平時沒有症狀,卻容易在日後造成嚴重的疾病而危及生命,本文列舉一些人們對於血壓可能會出現的錯誤認識。
切勿輕忽 高血壓的10個錯誤認識
高血壓是動脈血壓持續偏高的一種慢性病,一般情況下沒有症狀,不過時間一長就容易引發中風、心臟衰竭、慢性腎臟病、失智症等疾病。公元2010年,全球有18%的死亡人口死因與高血壓有關,有多達16%到37%的人口有高血壓的症狀。
高血壓患者的日常生活中,需要定時測量自身的血壓數值,以及根據醫師建議,適時、適量地服用血壓藥物,做到預防與維持身體狀況的效果。雖然有些人對於高血壓不以為意,認為短時間並不會造成甚麼實際影響,不過血壓飆升引發嚴重後果的案例不勝枚舉,一不小心可能生命因此稍縱即逝。
根據心臟內科相關專家學者的臨床經驗指出,社會大眾對於血壓可能會出現的10個錯誤認識,如下:
錯誤一 血壓正常,就沒有高血壓
實際上,正常人白天的血壓會比晚上測出的數值高,也就是「杓型血壓」。也有一些人則是與其相反,因此僅測量白天,也許會與實際情況有所落差,如果能使用24小時動態血壓監測,就能得到更好的評估數據。
錯誤二 沒有癥狀,代表血壓正常
無論身體的耐受度如何優異,是否有出現顯著的癥狀,高血壓其實都對身體健康有所損害。
多年案例中,長期高血壓將會造成多種器官可能出現危險病變,如果放著不管,遲早都會迎來發病的一天。
錯誤三 老年人的血壓應該會高一些
站在年齡的角度分析,「老年人」屬於特殊族群,但高血壓的判斷標準與一般成年人沒甚麼差別。
另外,老年人的身體如果十分虛弱或有其他疾病,才可能因考量適當放寬判斷標準。
錯誤四 一天多測量幾次
血壓會隨著精神情緒、身體狀況、飲食習慣、周圍環境,發生不同起伏的變化,即使趨於穩定,仍有某個時間點出現異常波動的可能性。
正常來說,剛發現血壓變高或服用降血壓藥物時,前一、二星期可以每天定時測量2、3次,計算平均值。日後就能改為每週1次,盡量在早晨時間,不需要過度、頻繁地測量。
錯誤五 不見藥效就馬上換
任何病患都希望自己的病情徹底根除,不過高血壓的出現並非一日造成,因此將其回歸於正常,也是一個緩慢、平穩的過程,追求立即見效是不切實際的想法。
錯誤六 藥效不佳就加量
許多高血壓患者見到藥效不佳,就希望加大劑量,不過這可能造成更大的副作用。
如果能夠以增加藥物種類的方式,不僅可能得到更好的藥效,也能夠保護到其他器官。
錯誤七 降血壓藥物會上癮
有些人會擔心服用降血壓藥物會上癮,實際上並沒有毒品那種成癮性,不過不論長短期服藥,都需要遵守醫師交代的用藥方式。
錯誤八 吃藥,生活就能肆無忌憚
病從口入,禍從口出,而高血壓也不例外。如果飲食習慣保持高鹽飲食,就而久之對身體的負面影響就不容小覷。
因此即使服用藥物,但更應該從生活著手改善,保持情緒穩定、早睡早起,飲食清淡健康,適當運動,才能有正面的改善。
錯誤九 血壓一低就停藥
有些人在連續的服藥後,發現血壓達標就會擅自停藥,但這容易造成血壓的反彈,嚴禁斷斷續續地服用降血壓藥物,否則可能造成不亞於高血壓的嚴重後果。
錯誤十 認為保健品也是降血壓藥物
現代保健食品的廣告時有耳聞,容易令人產生錯誤認知。有些保健品確實有一定程度的降壓、穩定血壓的輔助作用,不過無法達到治療疾病的作用。
盲目攝取會造成治療上的延誤,有時甚至會使肝臟、腎臟等器官受到傷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