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牧登樓遠眺寫名詩 最後7字驚艷世人(圖)


杜牧的一首七言絕句《題齊安城樓》,在眾多思鄉古詩中最顯得特別。(圖片來源:看中國合成圖/維基百科)

抒發思鄉之情是中國古詩中的一項永恆主題,像李白寫過膾炙人口的《靜夜思》,杜甫也有抒發思鄉情的千古名句「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但在眾多思鄉古詩中,杜牧的一首七言絕句《題齊安城樓》最特別。這首七絕是杜牧在唐武宗會昌四年(844年),登上了齊安(今湖北武漢)城樓,引發思鄉之情而創作。

題齊安城樓》主要通過對杜牧登樓遠眺的所見,來表現他離家之遠、抒發思鄉之情。至於這首詩的最特別之處,在於最後7字對數字別出心裁的運用。下面便來具體看看杜牧的《題齊安城樓》:

嗚軋江樓角一聲,微陽瀲瀲落寒汀。
不用憑欄苦回首,故鄉七十五長亭。

這首七絕的意思是:江樓上響起了嗚咽的號角聲,殘陽的餘暉灑在寒冷的沙汀。不必倚靠欄杆苦苦回頭眺望,這裡到故鄉共有七十五個驛亭。

首句中的「嗚軋」,是象聲詞,即號角吹響時的聲音,也作「嗚咽」。唐代在城樓吹號角,是用來報時。而杜牧登樓遠眺,所激發的是宦遊人的離緒和對故鄉的思念。故這一聲號角,是為了將陷入思鄉情緒無法自拔的杜牧驚醒。

次句「微陽瀲瀲落寒汀」結合首句「嗚軋江樓角一聲」,可見杜牧從登樓遠眺到陷入思鄉情緒,再到被號角聲驚醒,度過了很長一段時間。以至於驚醒後,已經到了黃昏時分。而嗚咽的角聲所帶來的淒涼氣氛,則同寒冷的沙汀共同烘託了杜牧思鄉的主觀感受。

暮色蒼茫,登樓遠眺,本就容易激發人的思鄉之情。況且根據《通典・卷一八三》記載,杜牧的故鄉長安杜陵,距離他的所在地齊安長達了二千二百五十五里。但杜牧卻緊接著說不需憑欄苦苦回首。這詩句乍看下是杜牧在自我勸解,但從最後一句看來,它實際上是具有強化詩情的作用,致使思鄉之情更加濃烈。

末句「故鄉七十五長亭」揭示齊安到長安杜陵,要經過七十五個驛亭。在唐代,三十里為一驛,每驛有亭。如此準確的數字,卻讓故鄉更顯得遙遠,也更確切。只見歸程,不見歸人,杜牧的思鄉情緒如何能平復呢?

這首詩最後7字的數字運用,其實也屢見於杜牧的其他作品中,例如「南朝四百八十寺」、「二十四橋明月夜」等,皆是別出心裁的妙用。綜觀杜牧的這首詩,可知他主要表達了故鄉之遠,和能望卻不能及的思鄉之情。總的來說,杜牧這首千古名作,最後7字驚艷世人。情景俱遠,耐人尋味。

本文留言

相關文章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