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拜登在臺灣問題上不斷擠壓中共紅線(圖)


美國總統拜登。(圖片來源:Drew Angerer/Getty Images)

【看中國2022年9月29日】(特約記者程雯綜合報導)美國總統拜登自上任以來已經四次在公開場合明確表示美國會出兵保護臺灣,如果中共真要動用武力入侵臺灣的話。儘管白宮高級幕僚每次都在事後軟化拜登的立場,但是專家和分析人士認為,面對中共不斷釋放的要以武力奪取臺灣的威脅,拜登也在推動美國在臺灣問題上的立場邊界,也就是不斷擠壓中共的臺灣紅線。

美國哥倫比亞廣播公司(CBS)在9月18日——第77屆聯合國大會最高級別系列會議召開前——播出的「60分鐘」節目中,拜登總統被問道:「當中國(中共)入侵臺灣時,美軍是否會保衛臺灣?」他回答說:「是的,如果事實上發生了前所未有的攻擊的話。」

這是拜登第四次在公開場合下明確表示,如果中共出兵入侵臺灣的話,美國也會出兵保衛民主、自由和獨立的臺灣。

這種立場反應出,美國對台灣的保護將超出對烏克蘭的援助。俄羅斯入侵烏克蘭以後,美國僅限於向烏克蘭提供武器和情報,而絕不出兵進入烏克蘭的土地。

《國會山》9月28日報導說,專家和分析人士表示,拜登總統一再發出同樣的信息,這反映了他有意使用語言在向美國軍事能力的邊界線上走,也是在不斷擠壓中共在臺灣問題上的紅線

布魯金斯學會(Brookings Institute)高級研究員瑞恩.哈斯(Ryan Hass)說:「我的一般感覺是,當一個領導人說同樣的話四次時,這並不是失言。這反映了他的信念。我認為世界應該相信拜登總統的話。他似乎在明確表示,他認為美國需要準備好在臺灣海峽發生衝突時進行干預。」

拜登此前曾在2021年8月和10月向白宮記者們表達過美國會在中共武力侵臺時出兵保護臺灣的說法。拜登那兩次的言論都引起輿論嘩然,但是人們猜測那可能是拜登因為老糊塗了而「失言」。

今年5月,拜登在他的亞洲行訪問日本時,在他和日本首相岸田文雄(Fumio Kishida)的聯合記者會上,拜登第三次說出類似言論。

每次拜登說出這樣強硬的言論時,白宮都會跟上軟化立場的解釋。對於拜登本月在CBS「60分鐘」裡作為第四次的護臺言論,白宮國家安全顧問傑克.沙利文(Jake Sullivan)同樣回應說:「我們繼續支持一個中國政策,我們繼續反對單方面改變現狀,我們繼續支持和平與穩定。」

沙利文還說:「(拜登)總統是一個直接而直率的人。他回答了一個假設,他以前也曾以類似的方式回答過,而且他也很清楚,他……支持美國歷史性的對臺政策,這種政策在民主黨和共和黨政府中一直存在。」

中共方面也繼續對拜登的最新護臺言論感到憤怒。中共外交部長王毅上週在聯合國大會的講話和他與美國國務卿布林肯(Antony Blinken)的會晤中都對美國進行了譴責。

王毅在聯合國講話中說:「任何干涉中國內政的圖謀都必將遭到全體中國人民的強烈反對,任何阻撓中國統一的舉動必將被歷史的車輪碾碎。」

在王毅會見布林肯後,中共外交部發表聲明稱:「要真正維護台海和平,美國必須明確反對和遏制任何『台獨』活動。」

哈斯將中共的反應解釋為,北京認為拜登在一再重複的信息中「只是大聲地說出了靜悄悄的那部分」。

哈斯說:「我認為,北京早就預料到美國會干預北京發起的兩岸衝突,而(拜登)總統的聲明似乎被視為對他們先前假設的確認。」

中共政府長期以來一直重申「臺灣問題」是其核心利益的核心,並不斷強調其擁有臺灣的主權。美國或其它外國政府對臺灣的任何友好表示,對北京來說似乎都暗示著臺灣獨立,這都成為中共的紅線。

新美國安全中心(Center for aNew American Security)印-太安全項目的研究員雅各布.斯托克斯(Jacob Stokes)表示,拜登關於美國保衛臺灣的言論與華盛頓和北京長期以來的政策聲明——美國對臺灣的《六項保證》和中美之間達成的《三個聯合公報》——極為接近。

斯托克斯強調說:「其中一個聯合公報是:『我們(美國)知道中國對臺灣的立場,我們不接受它。』——我認為這是做出的一個重要區別。」

不過,布魯金斯學會的哈斯認為,白宮官員事後對拜登言論的軟化模式可能會在臺灣引起混亂。

他說:「我不確定總統反覆說一件事,然後他的工作人員建議另一件事的模式會得到什麼。我不確定這樣的澄清能否讓北京放心。我認為他們在臺北和其它地方引起了人們對為什麼總統和他的工作人員意見不一致的困惑。」

而戰略與國際研究中心(CSIS)的中國(中共)力量項目主任林邦妮(Bonny Lin)則表示,她不相信拜登的言論是有意改變政策,她認為,拜登仍然保持戰略模糊策略,以相對模糊的承諾為臺灣提供保護。

她說:「我認為有一系列潛在的反應,(拜登)總統還沒有澄清我們到底會做什麼。這包括從提供政治支持到向臺灣派遣軍隊。他剛剛說我們會回應。它仍然保持著一些戰略上的模糊性。幾乎不可能提前決定我們到底要做什麼,這將取決於具體情況。」

本文留言

相關文章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