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

俄軍這顆中國砲彈背後令人震撼 中共扶持它代價驚人(圖)

 2022-09-25 09:28 桌面版 简体 打賞 1
    小字

烏克蘭防衛司令部公布了俄軍逃跑後所留下大批彈藥武器
烏克蘭防衛司令部公布了俄軍逃跑後所留下大批彈藥武器(圖片來源:烏克蘭防衛司令部臉書)

【看中国2022年9月24日讯】俄烏戰爭仍在持續,近期烏克蘭於哈爾科夫等地大舉反攻,並收繳了許多俄軍撤退時所丟下的武器,其中驚現多枚中國製造迫擊砲彈。不過外界判斷認為,這些應是中東歐國家的阿爾巴尼亞提供給烏克蘭的,卻遭俄軍搶奪後再回至烏方手上之軍援品。另據《大紀元時報》報導稱,一枚砲彈牽引出了一段中共不惜血本來支援阿爾巴尼亞共產黨之歷史。

17日,追蹤俄烏戰爭的推特「烏克蘭武器追蹤器」(Ukraine Weapons Tracker)發布了一段影片,其指稱有烏軍士兵繳獲一批遺留的武器,其中包括了幾枚中國製63式60毫米迫擊炮彈。在影片中能夠看到砲彈上寫有簡體中文大字,且於包裝盒上亦能看到簡體字。

「烏克蘭武器追蹤器」指出,這些迫擊砲彈是在1975年製造的,不過俄軍並未在戰場上使用過60毫米口徑的迫擊砲,所以這批砲彈並不是由中國提供給俄羅斯的,很可能是俄軍自烏軍處繳獲後,在俄軍撤退之時留下被烏軍收回的。他也認為,其實這些砲彈應是來自於阿爾巴尼亞的軍事援助品,因為在今年3月阿國曾經表示對烏軍援,可是並沒有透露其細節。

據《大紀元時報》報導,自上世紀50年代中期至70年代末期,阿爾巴尼亞共產黨和中國共產黨之間的關係非常密切,中共還將阿共高捧為「歐洲的社會主義明燈」。

報導中稱,1953年蘇共在最高領導人史達林去世之後,繼任的赫魯雪夫就發動了去史達林化運動,因為與中共於意識形態上出現很大的分歧。當時阿共地獨裁者恩維爾‧霍查(Enver Hoxha)看到了與中共結盟不只能夠擺脫蘇共的控制,也可以找到新的庇護國;而中共領導人毛澤東則認為,能夠趁機於歐洲部署一座橋頭堡,以挑戰莫斯科在東歐之強勢地位。從1960年起,兩黨就建立起了「同志加兄弟之友誼」。

報導提及,1960至1970年,特別在中共文革期間(1966-1976),中共對於阿爾巴尼亞可說是不計血本,甚至不惜犧牲本國利益為代價給予扶持,雙方曾經簽訂過價值1.25億美元(約新台幣39.76億元)之貸款協議。

報導亦引述《新華社》記者王洪起的回憶稱,從1954年至1978年,中共對阿共提供援款達75筆,協議金額逾100億人民幣(約新台幣446.54億元),其中軍事物資佔達43%。

王洪起說,中共援助之項目共有計142個,其中已經建成的91個中包括了鋼鐵、化肥、玻璃、銅加工、造紙、製鹼、製酸、塑料與軍工等新的工業部門,並增建了石油、電力、建材、煤炭、機械、輕工、紡織、通訊及廣播等部門的項目,因而大大地提高了阿國的工業化水平。

曾經短暫出任過中國駐派阿爾巴尼亞大使的耿飈,也於回憶錄中提到,「中共對阿國的援助逾90億元人民幣」,如果換算到現在,大約就等於9000億人民幣(大約新台幣4兆元)。當時的阿國人口僅有200多萬人,相當於每一個人從中國獲得了超過4000元人民幣,而當時中國人均收入一年才只有200元人民幣而已。期間還包括了3年「大饑荒」及10年的文革的經濟崩潰。軍事援助上,也是遠遠超過了阿國自己國防之需要。

報導稱,中阿兩黨之間的關係自70年代就開始走下坡了,尤其是在中共方面主動緩和與美國的關係之後,1978年,中阿建立夥伴的18年後,鄧小平終止了對於阿國的經濟及技術扶持,雙方聯盟關係就此結束,而當時的阿國還批評中(共)國是「修正主義」。

隨著東歐共產國際的解體,阿爾巴尼亞在1991年放棄了一黨制,而逐步推行民主化,且於2009年加入北約,並引進西方的先進武器,使得前蘇聯與中共的武器裝備就被收進了阿國的倉庫。

責任編輯: 王君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看中國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本文短網址: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分享到: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評論

暢所欲言,各抒己見,理性交流,拒絕謾罵。

留言分頁:
分頁: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