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銀價值比超高預示著怎樣的大事發生?(圖)
【看中國2022年9月7日訊】隨著美國國債收益率的上升,黃金白銀的價格又跌了。但銀子跌得更多。
由此,導致了金銀價值比(金價/銀價),上升到97以上,歷史第3高位。
金銀價值比接近100,歷史上只發生過3次,分別是在:1940年1月-1941年11月,美國參加第二次世界大戰前夕;1991年2月,美國處於短暫經濟衰退期,蘇聯解體前夕;2020年3-6月,新冠疫情爆發並肆虐期間。
先簡單敘述一下金銀價值比的歷史,然後,再單獨對過去三次金銀比沖100進行分析。
黃金白銀在西方歷史以來就是貨幣,西方人認為,黃金代表太陽,而白銀代表月亮,而月亮繞過黃道帶比太陽快13.3倍,所以黃金的價值,應該是白銀的13.3倍。不過,西方的「科學」從來都不適用於東方。中華文明的核心地帶,歷史以來銀礦少而金礦多,所以金賤銀貴,一直到明朝以前,中國金銀價值比一直維持在5-7這樣的一個低位。
「地理大發現」時代開啟後,隨著拉美多個大型銀礦的發現和白銀開採技術的進步,白銀產量大幅度提高,國際上金銀價值比進一步升高到了15左右,此後大約有200多年的時間裏,基本都維持在這一位置附近。這個時候,眼看著中國乃至整個東方的銀價,相對於黃金還是那麼貴,所以歐洲人帶著他們從美洲開採出來的白銀,大老遠跑到中國來,除買絲綢、瓷器、茶葉之類的特產之外,就是用白銀套利交換中國的黃金……
套利交易玩到了明朝末年,中國的金銀價值比也達到了10左右。
於是,一個意想不到的結果出現了:歐洲黃金越來越多而白銀越來越少,中國和印度則白銀越來越多而黃金越來越少,最終導致西方出現了金本位貨幣體系,而東方則出現了銀本位貨幣體系。
隨著西方的崛起,金本位貨幣體繫在19世紀後期到20世紀初,逐漸成為歐洲和美洲國家的標配,而西方經濟優勢的逐漸上升,帶來黃金貨幣價值的上升,由此對白銀價格形成嚴重衝擊。
特別是1870年之後,隨著德國的統一和日本明治維新的開展,為了建立金本位,它們同時選擇在國際上拋售白銀而購入黃金,主要工業國都把黃金當作貨幣和財富儲備,卻把白銀在國際市場上銷售,導致了金銀比價一路上升。
到20世紀初期,金銀價值比已經達到35-45的水平。
歷史上金銀價值比接近100只發生過3次,每次都有大事件發生……(圖片來源:合成圖)
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西方各國政府對黃金價格進行管控,這導致人們被迫通過購買白銀來抵禦通脹,金銀價值比迅速下降,最低曾到達低於20的水平,但隨著戰爭結束,歐洲國家恢復金本位(金匯兌本位),白銀價格再次下滑,金銀比再次逐漸上升。
1929年,世界範圍內的經濟危機爆發,歐美國家將黃金儲備看作救命稻草,銀價狂瀉而下。1929年白銀的全年平均價格還是0.5美元/盎司,到了1932年居然跌到0.25美元/盎司,而此時黃金價格被固定為20.67美元/盎司,這導致金銀價值比一路飆升至接近80。
1934年,「羅斯福新政」宣布美國公民持有黃金非法,將美元瞬間貶值至35美元/盎司,民眾唯有依賴於白銀保護自己的財富,這造成白銀價值在短期內的急劇上升。
不過,隨著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黃金成了國際信用的唯一代表,各國政府開始搶購黃金並禁止黃金出口,白銀沒人疼沒人愛的,一路下跌至0.36美元/盎司,金銀比一度飆升到接近97這樣的歷史新高度。
戰爭結束後,西方確立了美元-黃金掛鉤的佈雷頓森林體系,黃金長期固定為35美元/盎司,由於政府不允許私人擁有黃金,人們同樣只能購買白銀來抵抗通脹,這促使銀價逐漸上升。
佈雷頓森林體系垮臺前夕,白銀漲到超過2美元/盎司,由於黃金價格依然被固定在35美元/盎司,金銀價值比由1941年的97一路降低到了1968年底的16左右。
1971年佈雷頓森林體系垮臺之後,人類進入信用貨幣時代,徹底脫離了貨幣價值的金價和銀價,都進入到了「自動浮動」狀態,放飛自我的情況下,金銀價值比的波動遠超以往。
以上,就是自人類採用金銀做貨幣以來,2000多年金銀價值比的歷史。
那麼,金銀價值比有什麼參考意義呢?
因為黃金在歷史上、乃至近現代以來就一直在國際上充當貨幣,只是1976年的牙買加會議,才在政府層面徹底廢除黃金的貨幣價值,但是直到今天,黃金仍然是全球各國央行所儲備的唯一的實物資產,所以一直到今天,除了用作裝飾行業的商品屬性之外,黃金還是帶有非常強的貨幣信用屬性,某種程度上說,從政府層面理解,當代的國際貨幣體系中,黃金是除了美元之外的另一個選擇。
相比之下,白銀雖然在歷史上也一直都是貨幣,但其在1870年之後,就逐步被各國政府踢出貨幣體系,當代各國央行也基本不再存儲白銀作為貨幣儲備。所以,白銀在當代差不多就是一種普通商品,其貨幣信用屬性只存在於人們的記憶之中。
黃金白銀的價值比,相當於剔除了兩者的商品屬性以及古代的貨幣屬性,代表著純粹的國際上信用價值的高低。這個比值越高,意味著除美元之外的「國際信用」,越稀缺。
從這個角度,我們就可以理解歷史上3次金銀價值比沖百的邏輯。
(1)1940年1月-1941年11月,希特勒已經基本佔領了整個西歐、北歐和中歐(除英國、瑞士、瑞典),第二次世界大戰正處於緊要關頭,英國在苦苦支撐,而美國尚未參戰,此時最缺的就是國際信用,因為戰爭雙方,無論是德國、英國還是蘇聯、中國,都急需國際信用,來購買自身所需的戰爭物資。
1941年12月,日本偷襲珍珠港,美國宣布參加第二次世界大戰,羅斯福開始用美元和軍火援助當時反法西斯的同盟國,國際信用一下子就沒那麼緊缺了,於是金銀比就下來了。
(2)1991年2月,美國陷入一場短暫的經濟衰退期,通脹率正由最高位回落,而失業率則面臨著從低位抬升的前景,此時的聯邦基金利率正處於相對高位,因為通脹前景的不確定性,人們也不確定,美聯儲是不是會再次抬高利率。
由於此前美聯儲持續把利率維持在高位,拉美及眾多非洲國家先後爆發債務危機,在國際上出現了美元昂貴的情況,國際信用奇缺,黃金白銀的美元價格都出現了大幅度的下跌,而銀價相對而言下跌得更多,所以金銀價值比也短暫沖高至接近100。
不過,這一次的金銀價值比沖高,總共也就持續了不到1個月時間。隨著接下來美聯儲持續降低利率,在國際上信用緊缺的情況得到緩解,金銀價值比再度下降。
(3)2020年2月份,新冠疫情衝擊全球,美國股市出現了連續熔斷,大宗商品需求一落千丈,美國金融市場發生流動性危機,因為所有人都想將資產換成現金美元,幾乎所有大類資產的價格都出現了暴跌,黃金白銀也不例外——這類似於2008年的全球金融危機期間,只是大宗商品在短時期內的跌幅,要遠遠超過2008年。
伴隨著大宗商品的歷史性暴跌,白銀也首次跌至成本價附近,而黃金的信用屬性得以體現,由此出現了歷史上第一次金銀價值比破100的現象,而且,由於疫情的持續影響,大宗商品此後半年內都保持極低價格,因此,這一次的金銀價值比超過95持續了4個月時間。
現在,我們面臨的就是,金銀價值比第四次衝擊100。
觀察目前的金銀價值比情況,再同時考慮國際金融環境,美國通脹率、失業率以及聯邦基金利率的情況,我們基本可以認為,這一次的情況極大概率類似於1991年2月的那一次,但具體能持續多長時間並不確定。
別的不好說,但根據佈雷頓森林體系解體以來這50多年的歷史,目前的金銀價值比,應該已經接近極限——除非,再次發生類似於日本偷襲珍珠港事件或新冠疫情爆發這樣深刻影響國際信用之類的事件。
簡單地說,做多白銀,做空黃金,做空金銀比,現在正當時。
(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