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廟(圖)
在《太平廣記》中,記載了假廟形成的數則因由。(圖片來源:Adobe Stock)
繼上一次為諸君介紹了由李昉、徐鉉等人所主編著的大型類書《太平廣記》中,所記載的與東漢靈帝劉宏有關的「餘光祠」外,此篇再度為各位介紹與寺廟相關的故事--「鱣父廟」、「鮑君」。「餘光祠」之所以被建蓋,是因為神光的出現,最後的衰落,應是關乎時代更迭,而與之最大不同的是,最後世人均證實了「鱣父廟」、「鮑君」為假寺廟。
不過,這到底是怎麼回事呢?一起來認識認識吧!
鱣父廟
這是《太平廣記》取自劉敬叔《異苑》一書的故事。
會稽縣石亭埭,有一棵大楓樹,樹身已朽空。每次降雨,樹身總是灌滿了雨水。一日,有一位賣貨商人帶著一些鱣魚路過此地,遂將一隻活鱣魚放入枯樹的洞中水裡。村民發現了那條魚後,以為鱣魚絕非是樹中之物,均認作是神,甚至就依著此樹修建了一座寺廟,並宰殺牲口來祭祀,未曾有一日間斷,並將這一座廟稱為「鱣父廟」。
人們說對魚神祈禱或輕侮,則福禍就立馬降臨。後來那位放魚的賣貨商人又路經此地,見狀大笑後,才將樹洞中的鱣魚取出,並作成魚羹來吃。至此往後,人們就停止祭祀魚神了。
這是《太平廣記》取自東晉葛洪《抱朴子》一書的故事。
從前汝南有一個人在田野裡設下了繩網,並捕獲了一隻獐,但他的主人卻沒有發現。有一個過路的人看見後,竊走了獐子,但他覺得不等待主人到來就取走了獐不好,而因為他有攜帶鮑魚(醃魚),遂將自己帶的一鮑魚置於網中。後來主人看見那頭鮑魚後,感到奇怪,並把牠視為神祇,不敢帶回家。村裡人知道後就在獲得鮑魚的地方建立寺廟,並稱為「鮑君」。
後來此事傳開後,越來越多人來祭祀「鮑君」。於是,寺廟換成紅色柱子、花紋短梁柱,鐘鼓聲不絕。有來祈求鮑魚神的患者在偶然痊癒之後,說著鮑魚神之靈驗。路過的人無不入廟祭祀。過了七、八年後,當初在網中放入鮑魚的那個人經過此廟,詢問緣由。人們遂如實告知。這個人才說道:「這是我的鮑魚啊!哪裡是甚麼神呢?」從此以後,人們就不再祭祀「鮑君」了。
閱讀上述這兩篇故事,可知曾經倍受人類尊崇、敬愛的「枯木鱣魚神」與「鮑君神」,其實是人類之舉在他人無意之間所打造出來的,根本不符合實際情況。這正說明我們往往會犯下以訛傳訛、人云亦云之誤。
不過,話雖如此,但天地本有神靈,凡間諸多事項卻往往在歷經人們不加深思或添油加醋的種種過程,逐漸形塑出神妙莫測、玄奇詭譎的事態,而當事情迷霧被陸續揭開,人們在了解了真相、驚覺實情遠非如此之後,遂又將神靈等相關事項一概視為虛妄,殊不知世間萬事虛實交錯、真假參半,豈可輕言論斷、一言蔽之。但凡碰上諸事,還是多加觀察、多加思考,如此或可免除貽笑大方之可能的產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