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勵士氣的強大力量:一鼓作氣(圖)


「一鼓作氣」比喻做事時要趁著勇氣初起,放手去做,才容易成功。(圖片來源:Adobe Stock)

「一鼓作氣」比喻做事時要趁著勇氣初起,放手去做,才容易成功。這則成語源自於〈曹劌論戰〉的典故,指戰時的第一通擊鼓最為重要,最能激發戰士的勇氣以克敵制勝。

曹劌論戰

〈曹劌論戰〉出自《左傳‧莊公十年》。講述曹劌在長杓之戰中對此次戰爭的一番評論,並在戰時活用「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的原理,擊退強大齊軍的史實。

有一次,齊國準備攻打魯國。魯莊公聽到消息後便率領軍隊,準備在長杓一帶迎戰。

兩國交戰之際,齊國率先敲響了戰鼓,只見齊國大軍朝魯國的軍隊準備衝了過來,於是莊公下令擊鼓反擊。曹劌說:「慢著,還不是時候!」等到他們聽到齊人軍隊擊響三次戰鼓,曹劌才說:「機會來了,可以擊鼓了!」

兩軍交戰結果,齊軍吃了敗仗。齊國輸了,莊公欲趁勝追擊。曹劌說:「再等等,還不行。」他親自下戰車視察齊國戰車敗走的車徹軌跡,又登上車前橫木上瞭望,然後說:「可以追擊了!」

最後魯國打了一場漂亮的勝戰。莊公疑問未解,問曹劌在戰場上為何要等對方三鼓之後才出征?

曹劌回答:「戰爭,講的是勇氣。一鼓作氣,此際士兵勇氣最旺盛,再鼓,士兵勇氣已經衰退,三鼓時,士兵的勇氣已經完全耗竭。趁著對方三鼓,勇氣耗竭之後,我們進擊,所以就能克敵。」

曹劌說:「不過,恐怕有埋伏,所以我仔細觀察了齊人車子退走的軌跡,發現他們的車轍亂了、旗子倒了,這是士氣渙散的表現,所以就可以安心的乘勝追擊了。」

聞鼓而進 聞金而退

古代軍隊擊鼓,一般來說「聞鼓聲而進,聞金聲而退」,古代戰場上通訊主要靠旗幟和聲音來指揮。由於牛皮大鼓的聲音整齊沈重,傳播距離較遠,所以被選為衝鋒發起的訊號。士兵在戰場上聽到鼓聲響起,就知道要向前進攻了。

另外,擊鼓也有振奮士氣的作用。通常,戰鼓放置於鼓樓,當鼓樓的大鼓響起時,整個城池都清晰可聞。而在野戰戰場上,則用搭建的鼓臺或者鼓車,而鼓車則是由數十人牽引,上邊放置直徑兩到三米的大鼓一個,響鑼數個。

由於鼓在古代軍事作戰中扮演相當重要的角色,了鼓舞士氣,取得戰爭的勝利,擂鼓扮演著非常重要的角色。

本文留言

作者曉嵐相關文章


相關文章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