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軍一級上將郝柏村揭示抗日真相(圖)


中共八路軍假抗日。(圖片來源:公有領域)

編者按﹕於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70週年,美國之音記錄片《穿越1945》製作人樊冬寧在臺北專訪曾經擔任中華民國參謀總長、國防部長和行政院長的抗戰老兵郝柏村,並出席郝柏村《重返抗日戰場》新書發表會。以下是專訪的部分節選內容。

記者:最後談談去年您三度重返抗日戰場,心情如何?

郝柏村:我雖然抗戰時是個小兵,最後只做到連長,全部的局勢我不瞭解。但是在陸軍大學的經歷,鍛練了我的戰略意識。後來,1949年以後,抗戰歷史真相在大陸受了扭曲和隱瞞。臺灣的年輕人對抗戰的意識啊,就慢慢地淡化了。臺灣當然沒有扭曲,但是淡化了。很少有人談起這個事情。我作為一個抗戰的老兵,瞭解全盤局勢。我在幾年以前,就找到老總統八年抗戰的日記,我看了以後,全部大方向、大戰略,對的錯的,我有個人體會。

2014年是七七事變的77週年。我覺得我有責任把抗戰歷史真相,讓我們兩岸的人民,全世界的年輕華人瞭解。所以我去年在中國戰場,從北到南,從盧溝橋到雲南邊境上走一遍。我帶了幾個年輕的將領,比我小30多歲的,我等於是給他們介紹我們抗戰的幾個關鍵的重要戰場。

我到每個戰場,我講的一些話,他們就用筆記下來,就寫成這本書。這本書當時是想給年輕的將領去看,後來他們這個文化出版公司覺得,你講的這個東西啊,我們年輕世代,都應該知道。但是國防部不能賣書,所以就交給他們去幹了。這個目的就是把抗戰真相留給後代。不要到了五十年以後我們要找考古學來研究抗戰歷史。那就很糟糕了。

所以我去年7月到盧溝橋,最重要地講了一句話,「抗戰是蔣委員長領導的」。然後我一路再到平型關,那裡修了很漂亮的紀念館。平型關,幾百人的一個戰鬥。可是到了忻口,太原會戰,30萬人的會戰,結果卻沒有(紀念館)。我們4000人全部陣亡,沒有一點記錄。最後是找了日本人留的一個石碑,用日文寫的石碑。日本人還是這樣的,對英勇的人,他還是很敬佩的。然後到了中條山。我們10萬人在中條山守了三年,日本軍隊不能過黃河,所以我們鄭州、洛陽、玉溪,都保了三年。

然後到了黃河決口的地方。他們專門做了一個電視片說,國民黨不顧黃河老百姓的生命財產安全。黃河決口的戰略意義大得不得了,它比100萬軍隊還重要。因為徐州會戰以後,日本的裝甲部隊戰車,一路上由東向西衝,都是平原地帶。我們那時候只有步槍、機關鎗,沒有辦法抵抗的。如果他到了鄭州那裡南下,很快就把武漢佔領了。所以,我們就讓黃河決堤了,黃河一決堤,日本人就站在黃河對岸過不來了。所以他最後還是要由東向西,沿著長江北岸來打武漢。這樣我們多爭取了半年時間。

當然呢,黃河決口,我們可能有幾十萬老百姓犧牲。這同幾十萬軍隊的犧牲是一樣的。所以這次我到黃河去,他們要我題字,我就臨時寫道:「八年抗戰,以空換時;黃河決口,戰略必須;阻退西進,勝兵百萬。」我們要永遠懷念這些為和平犧牲的人。一般人不瞭解黃河決口的戰略意義,包括我們一般年輕時代的軍人。堵口的時候我也去看了。

石牌要塞、江防司令部及11師指揮所

然後到了湖北石牌。石牌會戰很重要,如果石牌丟了,等於進入四川的門戶就開了,那日本的軍隊就會一直打到重慶去了。可是我們石牌守住了。所以這是我們非常重要的一個戰役。

然後到了常德。常德會戰的時候正好是開羅會議的時候,我們為了增援常德,有兩個師長陣亡。常德會戰,他們民間做了一個紀念館很好。哪個連長在哪裡陣亡的,他們還找得到。

然後到了長沙會戰的戰場。長沙一共四次會戰,第四次會戰丟掉了衡陽,在我們抗戰期間,守了47天,我們一萬八千人,五萬人圍攻,攻了47天。最後一萬二千人傷亡,最後都是老弱殘兵。所以,衡陽最後丟了,但是我們不是投降。為了人道的原因,把一些傷兵運出來。衡陽作為一個抗戰紀念城,勝利以後,衡陽的一個師長回去把骷髏骨頭,幾千個,撿起來,埋到戰鬥最厲害的那個地方,叫張家山,做了一個公墓。可1949年以後,中共把公墓挖掉了,另外蓋了一個氣象臺。我說,抗戰是為全中華民族打的,不是為國民黨打的。

記者:長沙之後,還走了那些地方?

郝柏村:然後我們到崑崙關、雲南,一直到中緬邊界上。過去我們遠征軍犧牲很大。這是我們八年抗戰唯一的一次戰略攻勢,並且是唯一的一次成功的戰略攻勢。但也是最後一次攻勢。因為接下來日本投降了。所以以後的戰略攻勢都沒有做了。這個駐印軍,一面打仗,一面修路。

我們長期抗戰的重要的安全的基地,四川,對外的交通後來被切斷。駝峰空運三年,八十多萬噸物資,這對於抗戰的戰略意義很大的。我們如果不帶年輕人去看,他們就很難體會。

我自己在抗戰的時候也曾經飛過駝峰航線,我們到印度去就是從昆明坐飛機,那是1942年,是我第一次坐飛機。我們很多兵都是第一次坐飛機。過了兩個山,到了印度。後來,有些兵想家,跑了,最後被印度人抓到了。他說我想家,我問他你怎麼回?家那麼遠。他說,不遠啊,就只過了兩個山啊。因為飛機只飛了20多分鐘,他以為可以走得回去,可見當時我們士兵的知識程度很低,都是文盲比較多。

後來我們成立十個師的青年軍。很多都是從高中畢業的、大學生,一號召,馬上十萬人就來了。原來這十萬人呢,是準備接受美援裝備。昆明以後我們還到了騰沖、龍凌,最後到畹町。

記者:您此行30多天,參觀了不少大陸那邊的抗戰紀念館,看到中共對抗戰歷史的詮釋,您的感受是什麼?

郝柏村:我很失望。差不多十年前,我在上海看寶山淞滬戰役紀念館,你們大概沒有去過,規模很大。我就看那裡面的資料,95%都是假的。後來他們說重慶蓋了,要我去,我不去。除非裡面有什麼東西讓我先瞭解,我才去。

他們在盧溝橋蓋了一座很大的抗戰紀念館——中國人民抗戰紀念館。我問他們:最重要的《共赴國難宣言》在哪裡?他們說:我們沒有!

記者:95%都是假的?

郝柏村:我可以這麼說。

記者:他們在盧溝橋蓋了一座很大的抗戰紀念館——中國人民抗戰紀念館,您也去參觀了。

郝柏村:他們讓我看什麼洛川會議,統一陣線,我問他們:最重要的《共赴國難宣言》在哪裡?他們說:我們沒有!《共赴國難宣言》等於說共產黨來向國民政府妥協的啊。他取消蘇維埃政權,共軍變成國民革命軍,被蔣委員長指揮。他們後來都沒有這麼做嘛,他們不願意把這件事拿出來。

記者:所以他們那裡沒有《共赴國難宣言》。

郝柏村:我在盧溝橋,問他們有這個沒有,他們說沒有,我下面就說,我不看了。現在我希望,如果我還在的時候,能夠把抗戰那些重要會戰的地方,都能夠按平型關那樣的標準,建立紀念館。

本文節選自:《穿越1945——紀念抗戰勝利70年訪談紀實》

本文留言

作者郝柏村相關文章


相關文章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