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智慧:人生有「六戒」 做到了必成大器(組圖)
曾國藩(圖片來源:公有領域)
曾國藩是中國近代政治家、戰略家、理學家、文學家,他在學問和事功方面的成就都備受後世推崇。如果能讀懂曾國藩的人生「六戒」,就學到了他的做人做事之道。
第一戒:久利之事勿為,眾爭之地勿往
做人不可貪求過多。
日中則移,月滿則虧,物盛則衰。如果有這種能夠一直獲利的事情,那只能說這種事是表面現象或者騙局,這時候一定要保持頭腦清。因為在這個世界上沒有一勞永逸的事情,也不可能有永遠獲利的事情。
因此曾國藩告誡人們,一直都能獲利的事情不要做,所有人都想得到利益的地方不要前去,容易惹麻煩或者招致禍患。
第二戒:勿以小惡棄人大美,勿以小怨忘人大恩
這句話是說:不要因為別人小的缺點就忽視他的優點,不要因為小小的恩怨就忽略了別人的大恩。
《禮記》中也說:「好而知其惡,惡而知其美者。」意思是說,對於喜歡的人要能公允地知曉他的缺點,對於討厭的人而能公正的知曉他的優點。
人都會犯錯,所以不要因為別人的一點小過失,一點小恩怨,就全盤否定別人的好,忘記別人的恩情。
做人不可貪求過多。(圖片來源:Adobe Stock)
第三戒:說人之短乃護己之短,誇己之長乃忌人之長
那些經常說別人短處的人,經常誇耀自己長處的人,可以說是「存心不厚,識量太狹。」不僅是情商低的表現,也會給自己招來怨恨,埋下禍亂的種子。
第四戒:利可共而不可獨,謀可寡而不可眾
面對利益,一定要懂得權衡取捨之道。如果誰獨佔了利益而不與大家分享,那麼一定會招致怨恨,甚至成為眾矢之的;謀劃事情,一定要跟有主見的幾個人一起,而不要與眾人一起謀劃事情。
簡單的說,就是謀求特別重大的事情,不必與眾人商量。因為謀求大事的人,自己必定有非同一般的眼光、心胸與氣度,自己看準了,去做就是了,如果和別人商量,反倒麻煩。因為別人不一定能理解你的想法,七嘴八舌的,就會動搖你的意志,也會破壞你的信心和情緒。
第五戒:古今之庸人,皆以一惰字致敗,天下古今之才人,皆以一傲字致敗
對於一般的人來說,沒有什麼才氣,只有勤奮工作才能成就事業,所以最忌諱一個「懶」字。曾國藩就是勤勞的好例子,他本是小山村的一書生,他靠著堅忍刻苦,修身齊家,終於成為一代名臣大儒,官居一品。他曾力挽狂瀾,使沒落的清朝一度出現「同治中興」的局面。
而有才華的人,雖然可憑才氣走捷徑,更容易成功,但也容易孤傲自大,故步自封,不肯向別人學習,這也是容易失敗的。
古今之庸人,皆以一惰字致敗。(圖片來源:Adobe Stock)
第六戒:凡辦大事,以識為主,以才為輔;凡成大事,人謀居半,天意居半
凡是辦大事,首先需要有深厚的閱歷和識見,並以才能作為輔助;凡是要成就大事的,一半在於人的謀劃,另一半就要看天意了,看時機會不會來到。所謂「謀事在人,成事在天」、「盡人事以聽天命」。
曾國藩認為,辦大事要以「識」為主,才氣、才能不過是輔助罷了。所以恃才傲物的人,往往難以成就大事。當然這裡的「識」,不單單指知識,更指的是經驗和見識。
而「人謀居半,天意居半。」則是說,我們無論做什麼事情,都要抱著「盡人事以聽天命」的態度。人有成就事情的願望,並為之盡力了,成功與否這就要看上天的意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