始自毛澤東!習近平「非戰爭軍事行動」深度解讀(圖)
習近平最新簽署發布《軍隊非戰爭軍事行動綱要(試行)》。(圖片來源:NICOLAS ASFOURI/AFP via Getty Images)
【看中國2022年6月18日訊】習近平最新簽署發布《軍隊非戰爭軍事行動綱要(試行)》。中共軍隊很多軍事名詞都是舶來品,當年用蘇軍的,現在用美軍的。
「非戰爭軍事行動」即「Military Operations Other Than War」,它的縮寫為「MOOTW」。美軍非戰爭軍事行動的概念自1994年正式提出以來,然而進入21世紀後,該概念已不再被美軍使用。需要指出的是,中共雖然使用了這一軍事名詞,但是其內涵和美國卻完全不同。
按照中共軍隊方面的說法,非戰爭軍事行動,就是軍隊執行的除戰爭(包括與戰爭有直接關聯的軍隊內部的軍事任務,如軍事訓練、演習等)之外的其他軍事行動。
中共軍方將領何雷曾經撰文介紹,非戰爭軍事行動的種類很多,其中包括:反恐怖行動,平息暴亂騷亂,處置邊、海、空防事件,搶險救災,處置重大惡性事故和公共衛生事件,國際維和,聯合軍演,安保警戒,保衛陸、海、空重要交通運輸線安全等等。而且在搶險救災、處置重大惡性事故等類型中,還有許多不同樣式,如抗擊地震、洪水、風暴、冰雪、旱災、火災、海嘯、雪崩、山體滑坡、火山爆發等;處置惡性海難、空難和陸地交通事故,武器裝備試驗、爆炸事故等。
何雷這篇文章發表於2009年,他當時是中共軍事科學院作戰理論和條令研究部副部長。
為什麼要介紹一下何雷呢?我們會在後面進行解釋。
何雷說了這麼多,但是我們看到在列出的這些種類裡,中共軍方把「反恐怖行動,平息暴亂騷亂,處置邊、海、空防事件」,放在了最重要的位置。
而且,中共所說的「反恐怖行動」等這些名稱,其真實的標準、針對的目標和國際社會卻截然不同。很多直接就是針對中國大陸的普通民眾。
比如說八九六四,鄧小平調動幾十萬正規部隊,對大量學生、民眾進行鎮壓,在中共的眼中這同樣屬於「非戰爭軍事行動」。
其實,中共雖然使用的是美軍的軍事名詞,但是利用軍隊進行各種「非戰爭活動」卻有很長的歷史。
對內鬥爭
中共黨魁毛澤東曾經名言,該黨奪取和鞏固政權,靠的是「槍桿子」和「筆桿子」。中共軍隊,也就是他說的「槍桿子」,對中共政權而言,從來不是單純的國防軍事力量,而是他所稱的「戰鬥隊、工作隊、生產隊」,是保證政權絕對統治的政治力量,同時也是黨內鬥爭的重要工具。在1965-1976年「文革」前後十餘年裡,中共軍隊上述作用尤為突出。
重複一遍,既是中共鞏固政權的工具,也是黨內鬥爭的重要工具。
比如說,毛澤東作為當時中共權力的最高統帥,敢於在1966年發動「文革」,其所謂的「基本力量和有力保證」正是來自軍隊方面的支持,他開創的全民學軍,軍隊介入政治,「文工武鬥」等管制手段,對中共權力結構和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的影響一直持續至今。
我們這裡需要向大家介紹一下「三支兩軍」。
「三支兩軍」發生在「文化大革命」期間,所謂的」三支」指的是「支左」、「支工」、「支農」,而「兩軍」指的是「軍管」、「軍訓」。
具體來講,軍隊支左是指支持當時所謂的「左派群眾,支工是指支援工業,支農是指支援農業、軍管是對一些地區、部門和單位實行軍事管制、軍訓是指對學生進行軍事訓練。
1966年毛髮動「文化大革命」後,全國處於「打倒一切」、「全面內亂」的局面,整個社會生活陷入極度混亂之中,武鬥成風,局勢難以控制。
為穩定局勢,1967年1月,中共發出《關於人民解放軍堅決支持革命左派群眾的決定》,軍隊正式介入地方「文革」。3月,中央軍委發出《關於集中力量執行支左、支軍、支農、支工、軍管、軍訓任務的決定》,當時最具戰鬥力的陸軍機動部隊(野戰軍),全部接入並領導所駐地區以支左為核心的「三支兩軍」。
軍管的方式大致三種,建軍事管制委員會、建立軍管小組、派出軍代表。據統計,28%中國省、自治區、直轄市建立軍委會,國務院48個正部委機構,45個被軍管,1968年4-8月間,中共的宣傳部、統戰部、外聯部、中央調查部被軍管,對中共人事管理最核心的中央組織部由軍人實際領導。「軍隊干預國家及各級政府事務的廣度、深度、及時間長度,都史無前例。」
從1967-1972年,中共軍隊先後派出了280餘萬名軍人擔負這項任務。
回顧這段歷史,相信各位會對中共軍隊在歷史上重大政治事件中、重大的中共內鬥中發揮的作用有一個更清晰的瞭解。因為篇幅所限,這裡不能展開介紹了。因為,《軍隊非戰爭軍事行動綱要(試行)》還包括著海外這一部分。
對外擴張
我們剛剛說到了那位中共的軍方人物---何雷中將,他曾任解放軍軍事科學院副院長,今年兩會期間,他曾經在習近平參加軍方代表會議時首先發言。
今年3月7日,習近平在出席全國人大解放軍和武警部隊代表團全體會議時,重點強調了「依法治軍」,要求提高國防和軍隊建設法治化水平,同時也要加強涉外軍事法治工作,統籌謀劃軍事行動和法治鬥爭,健全軍事領域涉外法律法規。軍隊也要做好備戰工作,協助地方做好維護社會大局穩定,及時有效處置各種突發情況,保持國家安全穩定。
報導稱,何雷等6位代表分別發言,就「完善軍事法規制度體系、做好軍事鬥爭法理準備」等問題提出意見和建議。
中共這些話雖然充滿黨文化和黨八股色彩,讀之令人昏昏欲睡,但是結合習近平最新簽署發布的這個《軍隊非戰爭軍事行動綱要(試行)》,您會發現,其中有著必然聯繫。
這個最新《綱要》明顯符合習近平提出的上述要求,也符合何雷等人發言中所說的「做好軍事鬥爭法理準備」。
其實,中共軍方此前一直有類似聲音。
中共《解放軍報》之前曾多次撰文,要求加快非戰爭軍事行動的立法工作,稱是因為軍方參加國際維和、反恐、打擊跨國犯罪等非戰爭行動日益增多,但缺乏法律配套,以致軍隊人員和武器裝備的出入境管理、對外協議的簽署程序、行動經費方面出現不少問題。
但是,這僅僅是一個方面。
在人們最關注的臺灣海峽方面,彭博社6月12日引述知情人士報導稱,中共軍方官員近幾個月與美國軍官會談時,一再堅稱臺灣海峽並非國際水域,這在美國政府內部引發疑慮。而實際上,臺灣海峽大部分區域為公認的國際水域,美方軍艦多次通過臺灣海峽。
臺灣軍事評論員亓樂義接受自由亞洲電臺採訪分析,中共多年前著手研究「非戰爭軍事行動」,這是第一次公布綱要,應與俄烏戰爭有直接關聯。俄羅斯對烏克蘭行動定義是「特殊軍事行動」而非入侵,稱其目的在反納粹。中共實施此綱要,以合理化未來對台海、南海採取軍事行動的定義,可視為法律戰的鋪墊。
亓樂義點破:「以後中(共)國武力犯臺,他不會說這是一場戰爭,因為戰爭是兩國之間的事情,他一定也會用這種所謂的‘特殊軍事行動’,或‘非戰爭軍事行動’,為瞭解決國內的分裂勢力問題,他一定是這麼去定義這場戰爭的。」
亓樂義提到,過去軍事界討論「非戰爭軍事行動」,指人道主義救援等非傳統安全領域,如風災、海嘯、地震、急難救助,習近平簽署《綱要》內容遠超過這範圍,涵蓋突發事件、國家主權、安全、發展利益,跟維和部隊的行動也不同。
亓樂義說,未來中共的軍事行動不會在本土實施,而在境外,他絕不會稱是發動戰爭、破壞地區和平的入侵行動,而是執行維護國家主權、安全,特殊的軍事行動。
亓樂義分析,該《綱要》裡面提到「創新軍事力量運用方式」,他認為這句話很重要。「這有一個伏筆,未來軍事運用不一定要非得發動戰爭不可、傳統意義上的‘戰爭’,所以如何去創新?這個他們需要進一步深化,以便未來對臺作戰、在南海的軍事行動,他都會運用,為他今後可能的軍事行動作一個定位。綱要出來了,就是對以後這些東西提供一個法律依據。」
中共《解放軍報》2012年發表的一篇文章,說的非常明確和詳細。
強調以海外非戰爭軍事行動,應對「領海主權和海洋權益爭端,島礁爭奪、劃界爭議、漁業糾紛等問題」。並稱要「提高能力標準,擴大行動範圍,充分運用非戰爭軍事手段」。
至於為何要對「非戰爭軍事行動」進行立法。何雷中將在今年兩會後接受採訪指出,「進一步加強涉外軍事法治工作,統籌謀劃軍事行動和法治鬥爭,健全軍事領域涉外法律法規,更好地運用法律武器和手段維護與拓展國家利益,開展國際鬥爭」。
最關鍵的就是這句「運用法律武器和手段維護與拓展國家利益,開展國際鬥爭」。
為中共海外擴張進行鋪墊和準備。
總結一下,在中共二十大即將來臨之際,這個《綱要》對於中共而言,無論對內、還是對外,無論眼前還是長遠,都是為了以合法的手段,進行黨內和黨外,國內和國外的「鬥爭」。
從毛澤東到習近平,不管簽署什麼《決定》、《綱要》,既是為了維護中共的統治,更是為了鞏固自己手中的權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