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克強要穩經濟難在哪兒?專家:未對症下藥(圖)


李克強日前召開「全國穩住經濟大盤」電視電話會議。(圖片來源:Getty Images)

【看中國2022年5月27日訊】(看中國記者李正鑫綜合報導)中國總理李克強日前召開「全國穩住經濟大盤」電視電話會議,但「清零」防疫政策對經濟的傷害是一大難點。兩大國際投行連續下調中國經濟增長預期,中國第二季經濟或負增長。

中國國務院5月25日召開「全國穩住經濟大盤」電視電話會議,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會議上強調,把穩增長放在更突出位置,著力保市場主體保就業保民生,保護經濟韌性,努力確保二季度經濟合理增長和失業率盡快下降,保持經濟運行在合理區間。

李克強在會議中表示,3月份尤其是4月份以來,一些經濟指標明顯走低,困難在某些方面和一定程度上比2020年疫情嚴重衝擊時還大。

這次會議在省、市、縣設立分會場,各級政府領導及政府主要組成單位負責人參加,按照中國2800多個區縣計算,有超過10萬官員參加。在研究機構和經濟專家的印象中,此前在經濟領域,政府未曾有過如此規模的會議。

中國多個部委如財政部、國資委、工信部等,隨即表態配合穩經濟大會提出的要求。但是,目前疫情仍未得到控制,即使中央政府推出多項政策,地方政府要落實也面臨不少困難。

位於臺北的總體經濟學家吳嘉隆在接受美國之音採訪時指出,多數中國廠商產能、營收下滑,反映封城對生產和出貨的短期衝擊,但只要中國持續清零,各企業也只能停產斷供,別無他策。

吳嘉隆說:「零部件進不來,就算你有一些存貨,做好的東西也出不去,運輸跟物流封閉,在這種情況下只能停工也許半個月、一個月。目前廠商都沒有辦法有對策。」

香港經濟及金融學者羅家聰表示,目前中國經濟去槓桿化的趨勢明顯,這一系列措施顯然與政府致力降低企業負債率的方針背道而馳。

羅家聰說:「因為(當局)知道消費需求疲軟,因此從新從供應鏈著手,重新搞槓桿,這我看不是對症下藥的方法,只是企圖延遲去槓桿的發生。這個方法過去已經用過好幾次。你看現在這個泡沫還是要爆破,去槓桿還是要發生。」

他認為,與其讓企業陷入負債危機,當局應設法為有需要的企業提供財政補貼。

基於北京當局嚴厲的「清零」防疫政策,對經濟的拖累大於原來的估計。兩家國際知名投資銀行再次下調了中國今年全年的經濟增長預期,預期增速都在4%以下,遠低於中國官方設定的2022年5.5%的增長目標。

5月26日,據美國消費者新聞及商業頻道CNBC報導,瑞士銀行(UBS,瑞銀)將中國今年的經濟增長預期從之前的4.2%下調到3%。這是CNBC跟蹤的所有預期中最低的。另一家投行摩根大通最新預測數字是3.7%,明顯低於之前的4.3%。

瑞銀首席中國經濟學家汪濤及其團隊在一個研究報告中說,「鑒於奧密克戎的特性,解除疫情防控措施的速度不可能像2020年那樣快。」

報告還說,「持續的限制以及目前新冠病毒疫情防疫政策缺乏清晰的退出策略,都會對企業和消費者信心產生抑製作用,並影響到受到抑制性需求的釋放。」

摩根大通首席中國經濟學家朱海斌及其團隊發布報告說,與經濟預測相關的不確定性很高。分析報告說,「堅持清零防疫政策是最大的不確定因素,包括經濟活動持續中斷的風險和奧密克戎疫情一再反撲的風險。」

例如,作為中國大陸第一大經濟中心的上海,從封城開始至今2個月時間,經濟活動仍未完全恢復。上海和浙江、江蘇組成的長三角地區對於中國經濟和稅收貢獻很大,卻仍未全面解封,珠三角地區會否爆發新的疫情也是未知數。中國第二季經濟可能出現負增長,6月的情況是關鍵因素。
 

(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
本文留言

相關文章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