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松明明是打虎英雄 爲何名諱「行者」?(圖)
頤和園長廊上的武松彩繪。(圖片來源:公有領域)
在《水滸傳》中,打虎英雄武松應三十六天罡之數,排名第十四位,在魯智深之後。諱名「天傷星行者武松」,看官諸位,一定覺得奇怪了,赤手空拳打死老虎的武松好歹是赫赫有名的人物,叫個「行者」也太不響亮了吧?!要知道梁山好漢在聚義之前,行走江湖,都是叫得出的響噹噹的名號。武松名諱「行者」,不疼不癢,不倫不類,還不如「花和尚魯智深」來得貼切。其實,「行者」代表的,是武松最後的歸附。
那麼武松「行者」的這個名諱是怎麼來得呢?大家一定覺得奇怪。
實際上武松在化名「行者」之前,連個名號都沒有。宋江怒殺閻婆惜之後,逃到了小旋風柴進的莊上,柴進好酒好肉招待起來,宋江酒量不行,爲了躲酒,藉口要去上茅房。可見古往今來大家躲酒的路數都一樣,不是接個電話,就是藉口上茅房。
話說宋江藉著酒力,踉踉蹌蹌,踏翻了一個火盆,廊裡面跳出一個漢子揪住他的衣領脫手就要打。這個人,就是武松。柴進連忙進來分辨,拉開了武松,對宋江介紹道:這人是清河縣人時,姓武名松,排行老二,人稱武二郎。這「武二郎」算得上什麼名號?宋江假意道:江湖上常聞說武二郎名聲。這不是說謊麼?
武松在清河縣打傷了人,逃到柴進那裡,這柴進是個喜歡窩藏朝廷欽犯的人,仗著宋太祖一塊丹書鐵券的免死金牌,處處招納些不要命的好漢,其實這丹書鐵券未必管用。
武松在柴進莊子裡住了一年多,原來被他打的人沒死,僥倖無事,也就打算回家尋他哥哥武大郎。
武松一路走到陽穀縣,喝了十八碗「三碗不過岡」的好酒,醉醺醺地借了酒勁,在景陽岡上空手打死了一隻吊睛白額大虎,於是博得了一個「打虎武松」的名號,做了個名副其實的「打虎英雄」。因爲打死了老虎,陽穀縣令封了武松一個都頭做,因此陽穀縣的人都叫他「武都頭」。
但是無論「打虎武松」還是「武都頭」,名號都沒有叫出去。潘金蓮劈腿西門慶毒殺武大郎,武松給哥哥報仇鬥殺西門慶,殺了淫婦潘金蓮,刺配孟州。在孟州道十字坡,武松遇到了開人肉店的母夜叉孫二娘和菜園子張青夫婦。
辭別張青夫婦,武松到了孟州安平寨,幫助施恩從蔣門神手裡奪回來了快活林。蔣門神爲了報復武松和施恩,賄賂張都監設計擒拿武松。武松大鬧飛雲浦,回到鴛鴦樓提了一條朴刀殺了張都監老小一門良賤,包括蔣門神和差撥等人一個不留,全被武松殺了。武松殺人之後,蘸血在白粉牆上,大寫八個字:「殺人者打虎武松也。」可見在武松心裏,其實比較中意「打虎武松」這個名號,而不是什麼人人都可以叫的武二郎。
武松殺死男女十五人,官府海捕文書捉拿,武松逃到張青店裡。
孫二娘道:「二年前,有個頭陀打從這裡過,吃我放翻了,把來做了幾日饅頭餡。卻留得他一個鐵界箍,一身衣服,一領皂布直裰,一條雜色短穗絛,一本度牒,一串一百單八顆人頂骨數珠,一個沙魚皮鞘子,插著兩把雪花鑌鐵打成的戒刀。這刀時常半夜裡鳴嘯的響,叔叔前番也曾看見。今既要逃難,只除非把頭髮剪了,做個行者,須遮得額上金印。又且得這本度牒做護身符,年甲貌相,又和叔叔相等,卻不是前緣前世?阿叔便應了他的名字前路去,誰敢來盤問?」
於是武松剪了頭髮,著了皂直裰,繫了絛,把氈笠兒除下來,解開頭髮,折迭起來,將界箍兒箍起,掛著數珠。便化名行者,做了頭陀,提了鑌鐵戒刀,到二龍山寶珠寺投奔花和尚魯智深去了。
詩曰:打虎從來有李忠,武松綽號尚懸空。幸有夜叉能說法,頓教行者顯神通。
《水滸傳》中真正打虎的人,一個是武松,一個是李逵,李忠雖然諱名打虎將,卻是沒有打過虎。反而搶了武松的名頭,武松沒了綽號,只好用個「行者武松」來將就了。以上,就是武松被稱爲行者的由來。
後來梁山被招安,在征討方臘的過程中,一衆好漢幾乎死傷殆盡。武松活捉方臘,斷了一條手臂,最終在六和寺出家爲僧,歸隱佛門,算了最後應了行者這個名諱。
行者,也就是苦行僧。武松和魯智深一樣,都做了和尚。打虎武松雖然更符合武松英雄好漢的行徑,但是行者武松,卻更契合武松一生的命運歸宿。大家覺得,武松的名諱,是「打虎武松」好呢,還是「行者武松」更勝一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