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四季常青志懷霜雪的大丈夫(圖)


鄭板橋(網絡圖片)

清朝有一位詩書畫三棲全能的大家,他就是揚州八怪之一的鄭板橋。中國歷朝歷代對文人的稱呼大多是儒雅的,而這個鄭板橋卻與眾不同,被打了個標籤「怪」,這個「怪」凸顯了他的與眾不同,也正是這個「怪」讓他倍受後人矚目。

鄭板橋,字克柔,號理庵,又號板橋,人稱板橋先生,江蘇興化人,祖籍蘇州,清代書畫家、文學家。1693年,鄭板橋出生於一個耕讀世家,他天資聰穎,刻苦勤勉,從小打下了堅實的文學基礎。長大後努力考取官名,但是仕途降臨得晚,50歲那年才被委任為范縣知縣。

因為出身貧寒,深知百姓生活不易,他以身作責,廉潔奉公愛民如子,和百姓打成一片,幫助弱勢群體伸張正義,發現很多遺留問題,於是重審以前的冤假錯案,為范縣樹立了清明之風。

四年之後,鄭板橋被調濰縣。在濰縣任職時,當地發生天災,疫病流行又趕上莊稼不收,到處哀鴻遍野。無家可歸的災民到處都是,他們隨時面臨著被餓死的慘狀。面對眼前的淒淒慘景,他將自己微薄的收入拿出來接濟災民。又命令富裕的人家設粥廠救濟災民。

災情沒有得到緩解,仍然十分嚴峻。在朝廷的通知還沒有下達的情況下,他決定開倉放糧,救民眾於水火中。下屬們都勸他慎重從事,鄭板橋說:「等朝廷的通知下來百姓早餓死了,如果皇帝要責罰,就由我一個人來承擔!鄭板橋下令開倉濟民,救活了很多人。

因為這件事鄭板橋被罷了官,臨別時他作了一副詩畫《予告歸里,畫竹別濰縣紳士民》,「烏紗擲去不為官,囊橐蕭蕭兩袖寒。寫取一枝清瘦竹,秋風江上作釣竿。」道出了他為官之清廉,兩袖清風、一貧如洗。為了幫助痛苦中的百姓,不想看到有人在飢餓中死去,寧願丟去烏紗帽,當他離開濰縣時,只帶走了自己一囊橐的書畫。

鄭板橋偏愛蘭、竹、石,傾其一生歌詠繪畫,以表達自己的內心世界。他的詩書畫被世人稱為「三絕」,詩中有畫,畫中有詩。人們通過他的詩畫作品,能品味到他身上那種特有的魅力,如蘭的清香、竹的氣節及石的風骨。

他在《竹石》中寫道,「咬定青山不放鬆,立根原來破岩中。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西南北風。」這首詩讀來鏗鏘有力,擲地有聲。竹子的根深深扎在破岩中,無論遭遇怎樣的狂風暴雨、千磨萬擊它依然挺直軀幹,傲然屹立在青山之巔。竹子的錚錚氣節被詩人淋漓盡致的吟唱出來,通過對竹子的描寫,把自己內心深處最真實的想法表達的一覽無餘。

他的另一首詩《題畫蘭》,「蘭草已成行,山中意味長。堅貞還自抱,何事鬥群芳。」描寫生長在山中的蘭花,不被外界干擾自由開放,它們堅守著自己高貴節操,不與百花爭奇鬥豔,靜靜的扎根在蒼山蔥榮中,由內至外散發著淡淡幽香。這也正如詩人的品性,像蘭花一樣淡泊名利,不隨波逐流,有獨特的個人魅力。

清代詩人張維屏在《松軒隨筆》中寫道,「板橋大令有三絕:曰畫、曰詩、曰書。三絕之中有三真:曰真氣、曰真意、曰真趣。」其實,張維屏對鄭板橋作了雙重評價,不但對他的作品,而且對其人品也做了極高評價,用了兩個字:「絕」和「真」。可見在張維屏心裡,鄭板橋是個才情極品中的大丈夫

本文留言

作者清寒相關文章


相關文章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