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寫給杜甫的詩 竟被人誤解了千年(圖)


報國無門,既是詩人的悲哀,更是國家的悲哀。(繪圖:志清/看中國)

身為邊塞詩代表人物的唐朝詩人岑參,其詩以「奇」著稱,寫景奇、寫情奇、構思奇、用字奇。奇幻瑰麗的景色,出奇制勝的豪情,翻新出奇的構思,奇思妙想的遣詞用字使得他的詩作氣勢磅礴,熱情奔放,充滿了浪漫主義色彩。然而他寫給好友兼同僚杜甫的《寄左省杜拾遺》,卻一反常態。

這首委婉含諷,曲折隱晦,寓貶於褒,綿里藏針。最後一句甚至被人誤解,認爲他阿諛逢迎,粉飾太平。

岑參爲何會寫這樣一首委婉而諷刺的詩,這就不得不說到他的爲官經歷了。

岑參出身官宦世家,一門三相,聰穎早慧,三十及第。兩次從軍邊塞,寫下很多奇峭豪邁的邊塞詩,數量爲唐朝詩人之最。

唐肅宗至德二年,岑參爲右補闕,在長安爲官。此時杜甫爲左拾遺,兩人同朝爲諫官,經常詩歌唱和。此詩應當是在這一時期所創作的。

《寄左省杜拾遺》

聯步趨丹陛,分曹限紫微。
曉隨天仗入,暮惹御香歸。
白髮悲花落,青雲羨鳥飛。
聖朝無闕事,自覺諫書稀。

「丹陛」指皇宮的紅色台階,「紫微」古人以紫微星垣比喻皇帝居處。這兩詞用來表示朝會時皇帝所居的宣政殿。

「仙仗」指皇家的儀仗,「御香」指在朝會時殿中設爐燃香。這兩詞用來表示上朝時的情景。

杜兄,你我二人一起齊步走上皇宮的台階,上朝時分列站在朝堂兩側。早上隨著皇帝的儀仗一起上朝,晚上身上帶著朝堂里的香氣一起下朝。

這四句詩描寫了岑參和杜甫二人擔任諫官時的一天生活。日復一日,一成不變,暮氣沉沉,令人爲岑杜二人感到乏味至極。

「闕事」指錯失,「諫書」指勸諫的奏章。杜甫所任的左拾遺,主要作用是撿起(皇上)遺漏的東西(政策決策失誤),和岑參所任的右補闕一樣,隸屬諫諍機構,對皇帝進行諫及舉薦人才。

這四句的意思是:你看看我已經是滿頭白髮了,看見花落都悲傷嘆息,望著天上的雲,羨慕高飛的鳥兒。咱們所處的這個朝代是如此聖明,你我這樣的諫官可以不用給皇帝上諫書了。

對於最後一句「聖朝無闕事,自覺諫書稀」,曾有人誤解這是岑參的獻媚之語。《鞏溪詩話》裡說岑參的這兩句話是曲解了荀子的「有所從,無諫諍」之語,給了阿諛逢迎的奸佞之輩拍馬屁的藉口。

通讀全詩,就會發現這種說法完全是斷章取義。

從前四句循規蹈矩的朝堂生活,到「白髮悲花落,青雲羨鳥飛」的悲憤無奈,詩人的感情一以貫之:作爲諫官,不能爲國家拾遺補闕,每天照常得上朝下朝,實在鬱悶,看到花落想到君子消亡傷心,看到鳥飛想到智士先去羨慕。無奈之下只能出反語,如此聖明的朝廷還要諫官做什麼!

寫此詩時岑參年屆四十,剛從塞外東歸。唐王朝正經歷安史之亂,詩人對國家命運萬分擔憂,希望自己能「不避患害,抗彈權貴;揚清激濁,補闕拾遺」。然而事與願違,現今的朝廷是如此「聖明」,完全不需要詩人的諫書。

詩人悲憤無奈,只能向和自己一樣諫言無門的朋友杜甫訴苦,同時也是規勸他。杜甫憂國憂民,在朝堂上仗義敢言,多露圭角,也曾因建言獲譴。寫此詩贈杜甫,也含有溫厚的規勸之意。

報國無門,既是詩人的悲哀,更是國家的悲哀。

讀者朋友們,你們還覺得「聖朝無闕事,自覺諫書稀」是讚揚之語嗎?

本文留言

相關文章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