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疫亂象觸發變局 中國經濟發動機漸熄火(圖)
中國各地區月度檢索移民熱度及增幅。(圖表:看中國製作)
【看中國2022年4月14日訊】(看中國記者邢亞男綜合報導)大陸防疫亂象下,4月11日,美國發布最新旅行警示,將上海、香港和吉林省列為不要前往的地區。中國民眾受封控之苦,許多家庭已物是人非,許多人開始思考和探尋新的生活方式。經濟學家表示,中國經濟的發動機——長三角及珠三角,因封閉正逐漸熄火。
「移民」搜索量激增
最近一週,國内各大網絡平臺如微信、百度上的「移民」搜尋次數暴增。據百度公布的移民關鍵詞條搜索數據顯示,「移民哪個國家好」環比上漲1294%;「怎麼移民馬來西亞」環比上漲2431%;「出國哪裡好」環比上漲2455%;「移居加拿大條件」環比上漲2846%。
百度數據顯示,搜索移民熱度方面,排名前十的省市分別是上海、江蘇、廣東、北京、山東、浙江、安徽、福建、遼寧和河南;環比增幅前五名的地區分別是上海、天津、廣東、江蘇和陝西。「移民」詞條搜索量激增消息傳出後,微信等平臺已經不再提供相關關鍵詞的搜索指數和趨勢排名。
以物易物:食物成硬通貨
上海限制發放物資之際,市民買菜、溫飽成為關鍵問題,一篇題為〈我在上海以物易物:一瓶可樂換萬物,蔥薑蒜成硬通貨〉的文章,在大陸熱傳。
作者感嘆「以物易物已經成為我們新的生存方式」,「經歷這幾天後,你唯一能相信的,只有自己手裡擁有的東西。冰箱裡的蔬菜、肉、水果、牛奶,才是唯一的安全感。」文章列舉了上海人各種以物易物的方式,比如「牛肉餅換米麵油、半瓶蘭姆酒換4個蛋塔」;「青椒和蔥薑蒜變成了硬通貨」;「疫情中的真友誼,就是我的薑願意切你一半」。
律師組織志願者自治 集體暴動搶物資
疫情下,各地尤其是上海的管理被稱混亂。有推特網友發布圖文說明,「一班律師組織志願者佔領了居委會開始。打開倉庫發現一大堆物資,所以上海人與其去搶菜不如去搶居委會」。
推友紛紛留言表示,「果然要做事還是要讓有能力的人來」;「疫情下,上海竟然發生了和平演變」;「事實證明,沒有共產黨,中國人會過得更好」。
據推特網友上傳的兩個視頻顯示,在上海,由於當局不給外地人發放食物,上海浦東航頭鎮的外地人集體暴動,動手搶奪物資;為了抓捕搶物資的開車人士,警察開了槍,搶了物資的車輛在撞上警車後逃逸,隨後一輛急駛的警車追趕了上去。
經濟「發動機」逐漸熄火
3月中旬以來,中國已有70多個城市實施了防疫限制措施,這些城市約佔經濟產出的40%。
4月8日,中國人民銀行調查統計司前司長盛松成撰文指出,3月起爆發的這波本土疫情,使得原本逐漸恢復的中國經濟遭受新的衝擊,衝擊甚至可能超過2020年。疫情重災區上海、深圳,作為長三角和珠三角的核心城市,是中國國內外循環的重要樞紐,經濟影響甚廣。他指出,疫情引發的供應鏈阻塞對訂單的影響不僅限於當期,而會延續到未來。如果疫情衝擊的影響長期化,全球供應鏈的調整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削減中國的競爭優勢。而失去的消費,尤其是服務消費,很難彌補。不少小微企業、工商個體戶面臨生存考驗。盛松成預期,中國失業率將會上升,消費潛力將會下降。
全球供應鏈或「大病一場」
作為中國金融、貿易、航運中心的上海市以及與之毗鄰的中國電子業生產重鎮崑山市,有眾多大型委託設計製造商(Original Design Manufacturer,簡稱ODM)廠聚集,如廣達(Quanta)上海松江廠,位於崑山的仁寶(Compal)、緯創(Wistron)與和碩(Pegatron)廠區,近期因封城防疫措施,相應的人力與物流受到管制,交通運輸幾近停擺,物流時間延遲。受此影響,部分CPU、電池模組、面板等出現因物料無法運抵相關廠區倉庫,發生生產線缺料的情況。
《紐約時報》4月11日發文稱,由於上海等城市對居民進行大規模檢測,對卡車司機的檢測一直被擱置,導致上海以及崑山等城市的卡車司機嚴重短缺,多家電子元件廠停工,進一步破壞消費電子產品、汽車零部件和其他商品的全球供應鏈。
臺灣財經專家謝金河評論說,中國的清零封城,可能導致全球供應鏈「大病一場」。
習近平面臨更大風險
據《華爾街日報》報導,考慮到中國的清零防疫措施造成的經濟損失和公眾不滿,習近平本來給上海的疫情防控留出了一定靈活處理的空間。然而,這個中國人口最稠密的城市3月以來感染病例數飆升,使得習近平面臨著疫情不斷加劇和反覆封控的雙重困境。
今年晚些時候,習近平將尋求獲得第3個5年任期。克萊蒙特.麥肯納學院(Claremont McKenna College)政治學教授裴敏欣表示,習近平如果改變清零策略,會讓人對他的領導力產生更多質疑,從政治方面考慮是行不通的。而目前,中國經濟的下行壓力,使得習近平面臨更大的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