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人被排擠 卻相信光明總會到來(圖)
平湖一望上連天,林景千尋下洞泉。忽驚水上光華滿,疑是乘舟到日邊。(圖片來源:Pixabay)
生活在武則天時代的唐朝詩人張說(667年-731年),字道濟,一字說之,他備受排擠卻始終保持樂觀,他後來成為唐玄宗宰相。張說擅長文學,當時朝廷重要辭章多出自他之手。張說最擅長撰寫碑文墓誌,與許國公蘇頲齊名,並稱「燕許大手筆」。我們從張說的這首《和尹從事懋泛洞庭》就可以看到他的那種對未來充滿信心的心態:黑暗總將逝去,光明將到來。
《和尹從事懋泛洞庭》全詩二十八個字:「平湖一望上連天,林景千尋下洞泉。忽驚水上光華滿,疑是乘舟到日邊。」
「平湖一望上連天,林景千尋下洞泉。」「平湖」二字是指湖水平坦如鏡,沒有風浪之意。「上連天」是指湖水與天空一色,連成一體之意。「林景千尋下洞泉」可以確定詩人是乘舟在一處底下是水的洞穴處遊覽的,非常高大的樹木倒影在洞穴的水面上,更有一種分不清水面還是山上的感覺。
「忽驚水上光華滿,疑是乘舟到日邊。」「忽驚」二字顯示天氣變化的快,也就是在很短的時間內太陽就出來的。其實太陽衝出地平面也就是幾分鐘的時間。水面上波光粼粼,在光的折射下,向四處放射光芒。因為水面和天空是一色的,那麼自己的舟仿佛是在向太陽方向駛去。有一種飛天的感覺。這裡理解為是詩人的一種幻覺和錯覺也可以。
詩人寫詩都有自己的目的,也就是我們常說的詠物言志。引申的涵義有兩種,一種是皇帝會忽然重用自己,自己平步青雲之意,這是很多文人嚮往的。當然再引申下去,或許是相信天意,相信自己總有一天會得到上天的眷顧,也就是我們常說的「天生我才必有用」。
古籍記載,與兄長張易之同為武則天的得力助手的張昌宗(張宗之),曾要張說做偽證誣陷丞相魏元忠,誰知道張說寧可自己坐牢也不肯,留下一段佳話。從這件事上看張說也確實是受到奸臣排擠的,但他堅信黑暗總會過去,光明一定會到來。這種信念是值得我們尊重和學習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