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防疫「動態清零」政策變調 民間吐槽(圖)


中國疫情爆發,官方發布一則診療新方案,有學者認為,因為「動態清零」政策有「短板」,也遭網民吐槽。(圖片來源:Getty Images)

【看中國2022年3月17日訊】(看中國記者李木子綜合報導)中國各地疫情迅速升溫,中國國家衛健委修訂診療方案,對於輕型病例與重症等區別對待管理,病例「CT值」(Cycle Threshold)界定放寬了標準,出院後的隔離時間由14天改為7天居家隔離等等。有學者認為,因為中國的「動態清零」政策有「短板」,也有網友說,「沒看出新方案有啥進步,不過是節省了醫保錢。」

據中央社16日報導,中國衛健委15日發布《關於印發新型冠狀病毒肺炎診療方案(試行第九版)》,對COVID-19防疫措施作出這一重大調整。新方案指出,Omicron變種病毒確診者主是要無症狀或症狀輕微,大多不需過多治療,全部收治到定點醫院會佔用大量醫療資源,因此修改為輕型病例集中隔離管理而不需收入醫院,相關隔離場所不能同時隔離入境人員及密接者等。

報導稱,新方案並調整瞭解除隔離管理及出院標準,改為「連續2次核酸檢測N基因和ORF基因Ct值均大過35(採樣時間至少間隔24小時),或連續2次病毒核酸檢測陰性(界限值低於35,採樣時間至少間隔24小時)」。同時縮短出院後的隔離時間,由14天修改為「解除隔離管理或出院後繼續進行7天居家健康監測」。

澎湃新聞報導,北京佑安醫院呼吸與感染疾病科主任醫師李侗曾指出,Omicron的輕型病例比例很高,如果繼續把所有輕型收到醫院,醫院床位緊張,醫務人員的工作壓力會非常大,新方案可以減輕醫療壓力。之前病例CT值40以內都判定為陽性不能出院,新修訂放寬病例出院標準。

有學者認為,中國的「動態清零」政策一旦疫情失控即失靈。

《南華早報》報導指出,中科院深理工大學(籌)講席教授、流行病學與生物信息系主任唐金陵一直擔憂「隔離不足」或成為一個城市奧密克戎疫情失控的原因。「追蹤和隔離感染者是兩年來我們實現動態清零的關鍵措施。這個措施的短板在哪裡?短板,是能力最先到頂的那個措施,在能力有明顯天花板且不能很快提升的地方。」唐金陵表示,當隔離需求大於隔離能力上限時,疫情失控的「扳機」就摳動了。

唐金陵認為,城市的集中隔離能力明顯存在上限,這個上限就是這個城市所有可用來集中隔離傳染源(感染+密接)的房間總數。當這個總數超過現有隔離房間總數時,多出的感染者和密接者將不能被集中隔離,從而不得不把他們留在家裡或社會上。「不能嚴格、集中、有效地控制傳染源的活動時,離失控就不遠了。」

目前,中國Omicron病毒氾濫成災,至少28省區市淪疫,病例多為輕症和無症狀感染者,「動態清零」政策已使民怨四起,社會抗爭事件層出不窮。此時中國防控政策的改變,引髮網友關注。

網友熱議,「不管出到第幾版,下面執行就一個字‘封’」、「還試行什麼?誰他媽的敢反對?」、「現在還在做作業,不是說好的要給別人抄作業的嗎?可別人都已經交捲了!」、「它們為掩蓋自己的貪慾和愚蠢...又會搞出新名詞新點子來禍害人的,反正就是不能與人類一樣」、「只是鬆了一個小口。各地緊鑼密鼓地搞清零,不可能轉個大彎。但「軟著陸」是可以預期的,不管願不願意,就像當初的計畫生育一樣。」

網友「蒼海遠山」認為,「不是宣告(動態清零)破產,正相反,是準備在疫情大規模爆發時,全力保官員和有錢人安全,放棄對老百姓治療,把他們集中隔離起來,任其自生自滅。更大的人道危機將會在大陸發生。所以,如果疫情大爆發,老百姓要留個心眼兒,要與政府提倡宣傳反著做。謹記」。

本文留言

作者李木子相關文章


相關文章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