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國入侵烏克蘭真正原因與北約東擴無關(圖)


俄羅斯總統普京(圖片來源:ALEXEY NIKOLSKY/AFP/Getty Images)

【看中國2022年3月17日訊】(看中國記者路克編譯)據《國會山報》報導,俄羅斯對烏克蘭的入侵導致了全世界廣泛的譴責和對烏克蘭的空前支持。與此同時,包括一些學者和前美國官員在內的部分人士卻將戰爭歸咎於西方,尤其是「北約東擴」。其論點基本上是,如果西方列強更加包容,俄羅斯就不會變得如此咄咄逼人。然而,這種思路是完全錯誤的。

這是因為俄羅斯在北約東擴之前就已重新發現了自己的帝國使命,而烏克蘭的戰爭實際上是普京的大國野心。

俄羅斯領導人強調,以美國為首的北約國家違反了冷戰結束時向莫斯科作出的北約不會向東擴展的保證。然而,這種說法不實。即使是最後一位蘇聯領導人米哈伊爾·戈爾巴喬夫,2014年也否認了當時討論過北約擴大的問題。在2007年慕尼黑安全會議上發表演講之前,俄羅斯總統弗拉基米爾·普京本人對北約擴大沒有太多要說的。

北約的擴大始於1990年代中期,當時該聯盟正著手進行戰略轉變,專注於區域外行動而不是領土防禦。北約敦促新成員國專注於特定的尖端專業知識,而像喬治亞這樣的夥伴國家的項目主要是關於在阿富汗等地進行維和行動的培訓。

2008年俄羅斯入侵喬治亞時,北約缺乏可行的計畫來保衛波羅的海國家,這或許最能說明北約的轉變。實際上,只有在那場戰爭之後,特別是在2014年俄羅斯吞併克里米亞之後,北約才回歸其最初的重點——集體防禦。

歐洲安全局勢惡化的真正原因,尤其是俄羅斯悍然入侵烏克蘭的原因,可以在俄羅斯內部發生的變化中找到解釋,最直接的原因是俄羅斯領導層日益帝國主義的世界觀。

這一變化早在1994年就開始了,並在普京上臺後加速。1994年至1996年,想從俄羅斯分離的車臣共和國爆發的戰爭在許多方面都是起點。俄羅斯在車臣的失敗導致許多前蘇聯加盟共和國與俄羅斯分道揚鑣。莫斯科的回應是通過在其領土上煽動種族衝突來系統地破壞摩爾多瓦、喬治亞和亞塞拜然等鄰國,這是一種典型的分而治之的策略。

今天人們基本上忘記了普京的政治生涯建立在重新控制車臣的基礎上。

反過來,普京的世界觀與他自己對權力的掌控密切相關,這也解釋了俄羅斯日益咄咄逼人的行動。

2003至2004年喬治亞和烏克蘭的「顏色革命」表明前蘇聯國家也可以發生民主變革,這破壞普京對威權統治的追求。因此,鄰國的民主統治必須失敗。

尤其是烏克蘭,對普京來說至關重要。如果像烏克蘭這樣的斯拉夫和東正教親緣國家發展成為一個正常運作的民主國家,為什麼俄羅斯人應該滿足於生活在一個專制和腐敗的政權之下?

有一段時間,莫斯科嘗試了其他策略。親俄羅斯的維克多·亞努科維奇2010年當選烏克蘭總統,但他的政府在2012被烏克蘭人推翻。這場革命讓烏克蘭人看到,歐洲而非俄羅斯才是他們嚮往的目標。普京對此的回應是吞併克里米亞並在烏克蘭東部發動戰爭。在國內,普京的言論變得越來越民族主義,現在專注於「俄羅斯世界」等概念。這讓俄羅斯與西方的分歧加劇。

為了取得成功,普京不惜動用武力也要將白俄羅斯和烏克蘭帶入「俄羅斯世界」,而這才是導致烏克蘭戰爭的真正原因。

本文留言

相關文章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