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生變 習近平力推的「共同富裕」降調(圖)


習近平去年召開會議提出「共同富裕」的計畫。(圖片來源:Getty Image)

【看中國2022年3月16日訊】(看中國記者李正鑫綜合報導)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去年召開會議提出以三次分配的方式實現「共同富裕」的計畫,不過有跡象表明,官方已經降低了調門,這在「兩會」期間最為明顯。分析指出,是因為經濟大環境發生了變化。

「共同富裕」怎麼了?專家解析

中國總理李克強3月5日在作政府工作報告時提到,「紮實推進共同富裕,不斷實現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這是這份長達1.8萬字的報告中,唯一的一次提到當局的「共同富裕」計畫。

據美國之音3月15日報導,獨立研究公司龍洲經訊(Gavekal Dragonomics) 的中國問題研究總監白安儒(Andrew Batson)發表了一篇分析「兩會」的博文,標題為「共同富裕怎麼了?」(What Happened to Common Prossperity?)

這篇文章指出,李克強上述講話在英文版中,被譯為全體或所有人的富裕(prosperity for all),而未採用共同富裕的通常譯法(common prosperity)。

這位中國問題專家還注意到,中國財政部的預算報告只在談及省級工作時提了一次。中國發改委報告也將「共同富裕」列為十項任務的最後一項。

從去年官方特別高調的宣傳「共同富裕」,到今年「兩會」期間的明顯降調,不尋常的變化引起了輿論和觀察人士的注意。

在紐約的政論作家、《北京之春》期刊榮譽主編胡平對美國之音表示,當前嚴峻的經濟形勢下,繼續發動「共同富裕」運動,「再不釋放民營經濟和市場經濟的活力,後果當然會很嚴重。也許這種情況使得習近平多少會作這麼一種讓步。」

在華盛頓的經濟學者、時評人李恆青認為,中共開始驟然減少提及共同富裕這樣的口號,主要是迫於經濟失速的壓力太大,就業壓力太大的疊加作用。「北京的中央高層已經不得不降低強力監管、打壓民企、擴大國企的力度。」

美國南卡大學艾肯商學院講座教授謝田認為,習近平去年高喊的「共同富裕」口號現在降調並壓低音量,確實是中共20大之前的一個看點。中國的貧富差距實際上越來越大,工薪階層的日子很艱難,中共這個時候也不好意思再提什麼「共同富裕」了。

官方推動「共同富裕」計畫 怎麼三次分配

去年2月25日,習近平在慶祝所謂的脫貧表彰大會上發表講話時提到,「實現共同富裕是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

在8月17日,習近平主持召開中央財經委員會第十次會議,研究促進「共同富裕」問題。當天《新華社》的報導中反覆提到「共同富裕」這個詞,連同報導的標題共出現了17次。

該次會議並且提出了重點工作,包括正確處理效率和公平的關係,構建初次分配、再分配、三次分配協調配套的基礎性制度安排,加大稅收、社保、轉移支付等調節力度並提高精準性,擴大中等收入群體比重,增加低收入群體收入,合理調節高收入,取締非法收入,形成中間大、兩頭小的橄欖型分配結構。

從經濟學來看,初次分配指是指國民總收入直接與生產要素相聯繫的分配。任何生產活動都離不開勞動力、資本、土地和技術等生產要素,在市場經濟條件下,取得這些要素必須支付一定的貨幣,這種貨幣報酬就形成各要素提供者的初次分配收入。

再分配,涵蓋收入再分配和財富再分配兩方面,主要是指政府通過稅收、慈善、社會福利、公共服務、土地改革等手段將收入和財富(包括實體財產)進行轉移。另外,離婚財產分割也是一種再分配。

再分配過程中,政府無支出實現社會收入和財富再分配。這個過程中既不消耗生產要素,也不會增加社會產出,通常被經濟學界認為政府是無損耗的。生活中常見的社會福利和保障,以及對特定企業的補貼等都屬於再分配的一種體現。

《看中國》特約評論員唐新元指出,上面都是正常國家的政府通常採取的行為,對於中共來說,再分配也常常和階級鬥爭聯繫在一起,例如,1951年-1956年的「三反」、「五反」、公私合營等運動,消滅了財產私有制度和有資產的階級。

唐新元總結稱,中共的三次分配就是讓富裕的公司、團體和個人把財富「自願」貢獻出來。如果他們不願意,中共就動手讓他們「願意」。
 

本文留言

相關文章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