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要得到和平 就要隨時準備戰爭(圖)
2022年2月26日,烏克蘭首都基輔的建築物中所冒出的濃煙。(圖片來源:Pierre Crom/Getty Images)
【看中國2022年2月28日訊】這場烏克蘭戰爭對臺灣很有既視感,許多人把烏克蘭的處境投射在臺灣,將俄羅斯等同於中國;於是,說話者如何解讀這場戰爭,不但呈現了他們現在兩岸局勢互動的看法,也反映了自身的意識形態與統獨看法。解讀這其中言語脈絡隱藏的話術,有助於預習一旦中共要對臺灣發動武力戰爭之際,臺灣社會將面對什麼樣的處境。這些話語往往看似冠冕堂皇,但魔鬼卻藏在細節裡:
第一、他們譴責戰爭,但卻不譴責發動戰爭的人。這個作法幾乎見諸於藍營所有的意見領袖,他們批判戰爭,哀嘆烏克蘭人民生靈塗炭,但卻避談誰發動這場戰爭;他們「反戰」,看似頌揚和平的價值,但在公開談話裡,卻幾乎不批判發動戰爭的俄羅斯。他們把手段錯置為目的,所以根本不理解任何以壓迫為基礎的和平,其實是沒有任何安全性可言。
烏克蘭沒有要打俄羅斯,就如同臺灣沒有要打中國,對著弱者說反戰,對著天天被軍機繞臺的臺灣說「不要挑釁」,其實是一種道德上的怯懦,這不是反戰,這只是要弱者投降。
第二、他們強調臺灣必須靠自己,但要說的其實是「美國根本不可信」。這說法見諸於趙少康:「烏克蘭就是美蘇強權鬥爭下的犧牲者……戰爭只會發生在烏克蘭,不會在美國,也不會在俄羅斯。」、「不能把2300萬臺灣人的生命財產和前途交到北京跟華盛頓手中」。但事實上,過去70多年來,一直是美國提供政軍經援助在協防臺灣;這說法看似在美中之間各打50大板,其實是個「假中立」,是要趁著烏克蘭戰爭散播「疑美論」。
美國是主權國家,所有行動本就基於它自身的利益做出判斷;臺灣能做的是讓自己的存在不被中共併吞,成為美國國家利益的一部分,而不是要求美國用他們自己子弟兵的性命來為臺灣打仗。自己的國家自己救,自己的仗自己打,當自己有勇氣決心捍衛自己的國家時,連老天爺都會來幫你,一如現在有越來越多的國家願意站出來幫助烏克蘭一般。
第三、他們強調臺灣要「避戰」,但卻把避戰的方法歸因為「不要刺激大國」。事實上,就是因為要避戰,烏克蘭總統一直到開戰前夕都還在試圖淡化俄羅斯入侵的可能性,甚至透過電視談話呼籲俄羅斯人民不要讓他們國家侵略烏克蘭;也是因為選擇避戰,所有烏克蘭迄今還沒有加入北約,沒有讓美國駐軍,所以多數烏克蘭人一開始都認為這場仗不會打。但是,戰爭說來就來,沒有因為他們的遲疑、善良與選擇「中立」,而有任何一絲的停頓。
在兩岸關係上,不管是國民黨或民進黨執政,臺灣隨時都在尋求與對岸的政權對話,不願談的一直是中國。臺灣在海峽另一邊獨立已70多年,有自己的生活方式與民主制度,中共要臺灣人放棄這一切,承認自己是中國的一部分才能「對話」,這不是「對話」,這是投降。
第四、也是最等而下之的,就是為發動侵略者找理由。這說法見諸於國民黨前主席洪秀柱,她說:「在俄羅斯、烏克蘭與北約之間,到底‘入侵者’和‘受害者’的角色該如何定義,絕對不是由我們說了算,我們更不須迫不及待的衝上前線,扮演‘抗俄制裁’的急先鋒。」「沒有一個大國會容許它周邊有敵對勢力的存在」。如果這樣的說法說得通,當年孱弱的中國讓大日本帝國感到芒刺在背,正是它周圍的「敵對者」,所以發動侵華戰爭是中國咎由自取,洪秀柱能接受嗎?
不管烏克蘭是如何走到這場戰爭災厄,發動戰爭者就是侵略者,用任何理由模糊侵略者與被侵略者的界線,甚至合理化侵略者的行徑,既不公義也不人道。這樣的人現在會為俄羅斯的侵略行為文過飾非,將來就會替中共侵臺塗脂抹粉。
要反戰,就去跟發動戰爭的人說;要避戰,就要想盡辦法讓自己變得更強;要和平,就要隨時隨地準備戰爭,這才是臺灣人可以從這場入侵烏克蘭戰爭學到的一課。
(本文為《上報》獨家授權《看中國》,請勿任意轉載、抄襲。原文鏈接)
(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