虛無飄渺的中間演化物種 備受質疑的達爾文進化論(圖)


進化論的人類演化過程。(圖片來源:Adobe Stock)

科學是靠人類智慧的不斷累積而前進,前人的理論可能被後起新秀的新發現而徹底崩潰,當人談及生物的演化時,第一時間將會想到「達爾文進化論」,而這代表性的理論時至今日也因為各種發現而備受質疑,也許生物演化的真相另有其說。

「達爾文進化論」是套漸進式的理論,生物靠著無數次及小幅度且有利自生的遺傳改變,經過長久的累積才能漸漸的演化出新的物種,生物界宛如一顆大樹般,以相同的來源不斷的進化,從低處的樹根成長到高處的樹枝,是生物學上有名的「進化樹」。

考古學的發現

從進化論的推斷,生物的演化應該要產生出無數種不同型態,具有微小差異的生物,但迄今為止的考古學都找不到位處中段的生物。人類如果是由人猿進化而成,那各個物種階段的化石與遺址應該也要存在,但人類與類人猿的證據找到了,但兩者中間的物種卻是個謎。

1892年時,考古學家杜波瓦在嘉伯相近的兩處發現一塊似的頭蓋骨碎片與大腿骨,認為此生物與人一樣直立,又有猿一般的頭骨,一定就是中間的過渡環節,但在後來卻證實分別屬於一百萬年前的猿與人類。另外唐納德.喬漢森在東非大裂谷發現的「露西」,曾認為是消失的人與猿的共同祖先,但科學家鑑定後屬於「南方古猿阿法種」,與人類並沒有關係,「失落的環節」沒有得到解答。

美國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法學教授詹腓力曾任美國大法官華倫的助手,對於辯論的詞藻與邏輯十分的精通。當他閱讀進化論的文獻時,以法官的身份與能力出現了許多的質疑,在他的作品《審判達爾文》做出了一個結論:「化石向我們展示的都是突然出現的有機體,沒有逐步進化的任何跡象,這些有機體一旦出現,基本上就不再變化了,不管是過了幾百萬年或是氣候環境如何的變化。如果進化論成立,應該要引起物種有巨大的變化。」

由孟德爾、魏斯曼、摩爾根學派發展,反對舊達爾文進化論中把用進廢退、獲得性遺傳的拉馬克觀點作為生物進化的輔助因素,認為進化是一個沒有目的、不可預測且完全自然的過程,卻仍拿不出中間階段的物種進化證據。

現在國際上有許多科學家開始正視進化論的存疑之處,這門理論僅能是生命起源學說的其中一種,不足以作為絕對的代表性學說。紐西蘭分子生物學家邁克.但頓在《進化:危怠的理論》的結論中說:「儘管進化論有崇高的地位,多少人花了多少心思力量,將生命的活力侷限在達爾文主義的思想之中,真理告訴我們:大自然並不受牢籠。直到如今,我們對新生物的出現仍然無知;那『謎中之謎』─地球上生命之始,仍然像達爾文在獵狗號上揚帆的時候一樣神奇。」

本文留言

相關文章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