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揭朝鮮導彈內幕 金正恩倚仗的神秘5人組(圖)
朝鮮2022年伊始1月7次試射導彈,深度揭秘金正恩背後的研發者。(圖片來源: ANTHONY WALLACE/AFP via Getty Images)
【看中国2022年1月30日讯】(看中國記者楊天資綜合報導)2022年伊始,朝鮮在1月份進行了七次導彈試射。路透社日前發文深度揭露朝鮮研發導彈的幕後。分析家認為,金正恩看上去似乎在計劃讓朝鮮的導彈隊伍制度化,把研制高端武器的科學家以及工程師安排進長遠性軍事規劃中,並讓他們成為實戰中的一個環節。
朝鮮2022年1月7次試射導彈
據路透社1月30日報導,朝鮮本月第七次試射,發射了疑似彈道導彈。韓聯社引述韓國軍方消息說,朝鮮於30日當天上午7時52分許從慈江道一帶朝東部海域發射了一枚中程彈道導彈。射程約800公里,射高約2000千米。
這是朝鮮開年以來第7次進行武力示威,也是自2017年11月試射“火星-15”型洲際導彈(ICBM)級導彈以來,首次發射射程超過近程導彈的彈道導彈。
消息如果屬實,那麼2022年的1月將成為朝鮮試射導彈最忙的一個月。分析師說,儘管有嚴格的制裁和聯合國安理會決議禁止該國進行彈道導彈試驗,但朝鮮仍在擴大和發展新的能力。
日本政府內閣官房長官松野博一在一次電視直播的新聞發布會上就此表示:「此次彈道導彈的發射和之前的試射,對我們的國家、地區和國際社會都是一個威脅。」「這一系列的發射違反了聯合國決議,我們強烈抗議朝鮮的這一行動。」
朝鮮導彈背後的研發者
路透社1月26日發表文章深度揭密朝鮮一系列導彈研發的背後參與者,包括工程師和科學家。最近朝鮮發射試驗了新導彈、包括高超音速武器,參與的導彈專家在朝鮮政府內部備受矚目,但對外界卻諱莫如深。
總部設在華盛頓的斯提穆森中心(Stimson Center)朝鮮政府問題專家邁克爾·馬登(Michael Madden)披露:「與經濟幹部甚至是軍事指揮官不同,這是一個不容易被取代的人群。」
許多參加導彈研發活動的科研人員都是金正恩國防大學畢業,這是朝鮮國防相關科學和技術專家的培訓基地,據說該校還增加了一個「高超音速導彈技術」的學院。
馬登介紹說,往往可以從朝鮮的哪個部門參加試驗推測出武器的開發狀況。
朝鮮國防科學研究院(NADS),也被稱為第二自然科學研究院(SANS),負責監督朝鮮的導彈開發。例如,一個只有NADS/SANS人員參加的活動意味著該系統仍處於研究和開發階段。如果一個活動結合了NADS和第二經濟委員會,這往往意味著該系統正在從開發轉向生產和製造。
最後,如果軍方總參謀部(GSD)人員參加測試,如最近的火車移動導彈,這通常表明該系統已經完成並將被部署。
科學家、導彈專家 、軍事機構
這些參與導彈研發的名字很少暴露,屬於朝鮮高度軍事機密,但這些中層科技人員的確參與了導彈研究和設計。
分析家們指出,他們當中很大一部分人曾就讀於旨在培養軍事科技人才的金正恩國防大學,有報道稱,該大學新增設了一個專門研究超音速導彈技術的學院。
美國弗吉尼亞州非盈利研究機構CNA國際事務小組負責人高斯(Ken Gause)說,科學家和工程師們常常被分成不同的團隊,讓設計相似的新型武器,由此形成團隊競爭。這些團隊允許嘗試不同的路徑,以找出最佳的技術方案。
被稱為「第二科學院」的朝鮮國家國防科學院是負責導彈研發的機構。朝鮮政府問題專家邁克爾·馬登(Michael Madden)披露:從允許哪些人前往試射現場觀摩可以了解到朝鮮武器研發的發展現狀,比如,如果到現場的只有國防科學院的人員,便意味著該武器系統還處在研發階段。如果試射現場不僅有國防科學院的人士,也包括了第二經濟委員會,那常常意味著該系統已結束了研發階段,進入到生產制造環節。
最後,如果有人民軍總參謀部的人員來到試射現場,比如最近從火車上試射移動導彈,說明系統已結束試驗,進入部署階段。
馬登補充說,已有跡象顯示,朝鮮正在完善其導彈庫以及核武庫的建設,其戰略部隊人員正回歸人民軍總參謀部領導,並著手做好實戰准備。
金正恩倚仗的神秘5人組
為加速實現朝鮮的導彈計劃,金正恩尤其依賴以下5人:
李炳哲,前朝鮮空軍的一名將軍;金正植,朝鮮導彈專家;張昌河,武器研發與采購中心主任。
第4個人物便是朝鮮人民軍總參謀長朴正天。
美國弗吉尼亞州非盈利研究機構CNA國際事務小組負責人高斯(Ken Gause)認為,以上4人均在軍工部扮演重要角色,但他同時表示,近年來,朝鮮軍工領域出現了很大變化。
2021年金正恩沒有出席一場導彈試射活動,而他不在現場的情況下,朴正天扮演全權監督者的角色。這一情形直到今年年初試射高超音速導彈時才有所變化。
斯提穆森中心的朝鮮問題專家邁克爾·馬登(Michael Madden)披露,還有一名得到金正恩重任的是去年升任朝鮮軍工部部長的於金(音),過去,曾見到他作為朝鮮首席代表在伊朗談判軍售事宜。
中共的角色
《韓聯社》報導,平壤2022年1月5日、11日各發射1枚聲稱的「極音速導彈」(hypersonic missile),而14日則自鐵路列車上發射2枚「伊斯坎德爾」(KN-23)短程彈道導彈(SRBMs),南韓聯合參謀本部表示,朝鮮1月17日從首都平壤一處機場發射兩枚疑似短程彈道飛彈。這是朝鮮本月第4度試射飛彈。
而前一天,聯合新聞通訊社 (Yonhap)報導說,朝鮮一列貨運列車通過鴨綠江大橋,抵達中國丹東,象徵中國與北韓恢復了因COVID-19疫情而中斷了一年多的陸地貿易。
首爾梨花女子大學教授李雷夫(Leif-Eric Easley)說:「在一連串飛彈試射之際,朝鮮透過火車恢復與中國的跨境貿易。」
「這個時間點表明北京不僅僅是平壤挑釁行為的共謀,中共還在經濟上支持朝鮮,並在軍事上協同合作。」
綜合國際媒體報導披露,朝鮮曾派遣國防科學院人員前往中國和俄羅斯,購買朝鮮制造大規模殺傷性武器以及實現導彈計劃所需要的原材料和技術。
歐洲導彈專家席勒(Markus Schiller)認為,朝鮮近期成功的試射暗示他們有著外來援助。但他同時說,在金正恩主政的這些年裡,朝鮮試射導彈失敗的概率高於之前,這意味著,同父輩相比,金正恩正在越來越多地研制和測試自主設計的新型武器。
國際評估和戰略中心(the International Assessment and Strategy Center)高級研究員理查德‧費舍爾(Richard Fisher)在2021年9月13日的一封電子郵件中寫道:「由於中國已經援助了朝鮮彈道導彈,並擁有先進的遠程陸上攻擊巡航導彈(land attack cruise missile,縮寫為LACM)生產基地,中共極有可能幫助了朝鮮發展新的遠程LACM。」
費舍爾指出,「如果中共和北朝鮮首先優先考慮的是美國本土的核目標,或許就可以解釋為什麼他們最初關注的是彈道導彈。彈道導彈有更大的有效載荷,包括相對原始的核武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