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黃和他的家訓(圖)
古代學者重視修心養性,按一定原則為人處世。(圖片來源:維基百科)
在明朝,中國出了很多思想家和歷史文化名人,例如在朝庭做大官的張居正、戚繼光、海瑞、劉伯溫等,還有科學家宋應星,教育家王陽明、黃宗羲等。筆者對王陽明,曾經專門寫文介紹過他的教育哲學思想。這次我行文,是向讀者介紹一個修煉人袁黃和他的家訓。
袁黃,字坤儀,是明朝萬曆十四年進士,1533年生於浙江嘉興,晚年辭官隱居吳江,逝於1606年,享年74歲。他博學多才,精通河圖、洛書、數學、水利。他還懂音律,懂堪輿之道,懂星命之學,並崇信佛法。他一生著作頗豐,例如《祈嗣真詮》、《皇都水利考》、《評注八代文字》、《春秋義利》、《論語疏》、《袁氏易傳》、《袁氏政書》、《史記立本》、《兩行齋集》、《寶坻勸書》、《袁了凡家訓》、《曆法新書》、《群書備考》等。用現在人的對他學問的括,可以認為他是一個全才,是農學家、水利學家、曆法學家。他還是當時江南善舉運動的倡導者,民間慈善事業的推動者。袁黃在宗教界的影響更遠傳,他在日本、韓國、美國、澳洲、港臺,乃至東南亞的宗教界都享有極高聲譽,他的家訓被國外學者認為蘊涵了中國文化的深邃和智慧,譽為東方勵志第一奇書。
袁黃科舉做官後,曾任寶坻縣令,兵部職方司主事、督兵、等職。他逝世後,明熹宗追贈他為尚寶司少卿。袁黃在科舉之前,認識一個姓孔的雲南人,此人是個占卜師。這位孔先生給他佔卜科舉前程,占卜幾挂,袁黃在鄉試、府試、京試時均應驗。他請孔先生占卜他的命運,孔先生說他可官至縣令,但預測他無子,到53歲時,就命終正寢。此後一個時期,他聽天由命,潛心做學問。在他人生至37歲時,遇到了佛教的雲谷禪師,他向雲谷禪師學習佛教知識。他得知潛心修佛可以改變宿命,可以延續生命。他便按照雲谷禪師的指教,積德行善,清靜、順其自然修慈悲心。為表示他修佛的決心,他自此取號「了凡」,即「了卻常人的凡心」之意。
現在我們就來說說了凡的家訓。清代曾國藩就非常重視家訓,他讀袁黃的家訓後,把自己的號改為滌生,並將《了凡家訓》作為啟迪自己子女人生智慧的教科書。
袁黃的家訓,現代人已經給做了詳細註解,並公開出版發行,書名叫《了凡四訓》。《了凡四訓》是他64歲時寫給兒子的家訓。
第一訓立命之學。他通過自己親身經歷,說明雲谷禪師結合佛家因果觀念,和他探討儒家道德觀念,啟示他,不要被占卜的命運數束縛,啟示他人的命運是可以自己掌握的。
第二訓改過之法。這一訓,是說如何改變命運,要樹立自己改變命運的信心,要把認識付諸實踐。就是敘說防微杜漸,修行的道理,以及怎麼去做。做人,發現自己有小的過失,要及時改正,便不會犯更大的錯誤。
第三訓積善之方。了凡引《易經》中的「積善之家,必由餘慶」,提出善有善報的因果關係,並以孔子家世做證明。然後他又列舉明朝的十件事例,進一步說明積善方法和成效。他這些敘述,是要教育兒子學會多做善事,多幫助別人。善事做的多了,就會自然改變自己的命運。
第四訓謙德之效。是說與人相處,待人要謙虛,要善於學習,持之以恆,自然就會有益於自己進步。
袁黃總結了自己一生的經驗、教訓,結合儒、釋、道三教思想精華,寫了這本求立命之學的訓子書。他的「命自我立,福自我求」的思想,對後人影響深遠。
古代學者重視修心養性,按一定原則為人處世。用今人的話說,就是做人一定要堅持原則,要有道德底線。那時人們修身養性,基本是按儒、釋、道三教的道理自修。釋迦牟尼傳的佛教,是教人修善,道教教人修真,儒家教人重德,做人要忠厚、中庸,要知書達理,要懂禮、義、廉、恥。做官要清廉、忠君。
我在拙文《從曾國藩悟欺說起》中,曾經介紹了曾國藩給自己規定的修心養性原則,就是「誠、敬、靜、謹、恆」五個字,這就是他按儒家思想做人。他的處世準則就是審時度勢,忠於朝廷,他生活簡樸、為官清廉。曾國藩的嚴格修心性,成功實踐了他的修身養性原則,並且用寫日記這種方法檢查反省自己的言行,總結經驗教訓,這些作為,就連後來的蔣介石、毛澤東都稱佩服、稱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