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3月26日,漢城首爾火車站的電視屏幕上在播放朝鮮最新的導彈測試的新聞鏡頭。(圖片來源:JUNG YEON-JE/AFP via Getty Images)
【看中國2022年1月3日訊】(看中國記者古望琴編譯/綜合報導)美國智庫外交關係委員會(Council on Foreign Relations)12月22日發布的朝鮮軍事能力報告(North Korea’s Military Capabilities)寫道:「美國及其亞洲盟友,將朝鮮視為嚴重的安全威脅。」這些擔憂並非空穴來風,據信朝鮮擁有約60枚核武器,包括強大且穩步增長的洲際彈道導彈(ICBM)武庫。《國家利益》介紹了其中的火星(Hwasong)14、15和16,三種朝鮮最強大的洲際彈道導彈。
火星14號
《國家利益》介紹說,火星-14是基於兩級液體燃料,移動式洲際彈道導彈,2017年夏天首次試射。火星-14的射程可能在10,000公里左右,是第一枚能夠打到北美大陸的朝鮮導彈。根據西方專家的共識,火星-14可以提供大約500-600公斤的有效載荷,但是該導彈的可靠性已受到質疑。正如戰略與國際研究中心(CSIS)導彈防禦項目(Missile Defense Project)所指出的,「關於火星-14的重返大氣層運載工具,以及它是否能夠承受與洲際彈道導彈相關的壓力,仍有爭議。」
火星15號
火星-15和前輩火星-14相比,擁有更大的航程,約13,000公里,有效載荷達到了1000公斤;控制系統也大大改進了,因此導彈比火星14更大、更重,以至於需要九軸的運輸架發射器(TEL),而不是其八軸的運輸架發射器。
火星16號
朝鮮在2020年10月紀念朝鮮勞動黨成立七十五週年的閱兵式上,公布了「怪物洲際彈道導彈」,也叫火星16。乍一看,該導彈似乎支持更大的有效載荷,約2000至3000公斤,但是射程卻沒有前輩那麼遠,而且只有少量可用的飛行路線,就更容易預測。火星16和它所有的前輩一樣,都是液體燃料,這很讓西方觀察家失望,朝鮮竟然還沒有向固體燃料的洲際彈道導彈進行跨越。固體燃料洲際彈道導彈幾乎可以在一瞬間發射,而部署液體燃料導彈,則需要長達18個小時。這一差距使得液體燃料導彈的生存能力差,限制了其作為二次打擊核武器的價值。
朝鮮被證實的核試驗
《國家利益》報導,朝鮮已經進行了六次核試驗,第一次是在2006年10月,第二次是2009年5月。2011年底金正恩執政後,已經完成了四次核試驗,它們是2013年2月、2016年1月和9月以及2017年9月,同時還有超過125次的導彈試驗。
每一次試驗,朝鮮的核爆炸的威力都在增加。2006年的第一次爆炸,當量相當於兩千噸TNT。根據設在華盛頓特區的無黨派智庫「核威脅倡議」的數據,2009年的試驗的當量為8千噸;2013年和2016年1月的試驗當量均為約17千噸;2016年9月的試驗當量為35千噸。作為比較,1945年美國在廣島投下的第一顆原子彈,估計威力為16千噸。
專家說,2017年9月3日進行的核試驗明顯更大。根據地震活動的估計,觀察家們得出結論稱,這次爆炸可能超過了二十萬噸,讓朝鮮已經發展出氫彈的說法,變得可信。
来源: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