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連任之路滿佈荊棘「反習勢力」又一輪上來了?(圖)
六中全會後中共內鬥更激烈。圖為2015年12月紫禁城外污染嚴重的北京城。(圖片來源:Greg Baker/AFP via Getty Images)
【看中國2021年12月22日訊】(看中國記者董林杉綜合報導)外界預料習近平明年將展開第三任期,不過其連任之路滿佈絆腳石。外媒分析,無論從黨內利益分配,社會治理到中國經濟前景,政治接班人,乃至蠢蠢欲動的反習勢力,習近平恐將面臨更多挑戰。
習近平連任之路滿佈絆腳石
《美國之音》12月21日報導,今年是中共領導人習近平執政第10年,預計將於明年二十大後展開第三任期。
報導說,先就政治層面來看,過往江澤民到胡錦濤時代,接班規則上有跡可循,這些接班慣例有助於減緩黨內各派的權鬥。但台大政治系榮譽教授明居正認為,明年二十大前的權力爭奪可能會改變慣例,像是常委人數減少或是重要常委跟習一起持續掌權。明居正認為,每一項改變代表黨內派系卡位的激烈,反習勢力也蠢蠢欲動。
曾任臺灣總統府兩岸關係特別顧問組成員的明居正表示:「其實反習的力量也在摩拳擦掌,大家也真的擔心說,你又上去了,那我們怎麼辦?所以就習的續任不續任,我覺得還有一些不確定因素在。」
此外,習近平也改變中共的黨機器,例如胡錦濤時代被稱為九龍治水,各管一灘,偏向分權集體領導,但習近平採用一人掌控各個小組的模式,原屬於中共國務院的職能也被黨務系統吸收,大權獨攬恐怕將出現負面影響。
報導表示,與權力分配同樣棘手的是中國未來的經濟發展,這也是習近平的最大挑戰之一。今年下半年中國經濟放緩,雖然明年預測成長率仍有5%至5.5%,但變種病毒Omicron、金融和高槓桿風險、房地產惡化仍是隱憂。
媒體人王劍認為,中國經濟是三駕馬車,分別為消費、投資和出口,但目前只有出口一枝獨秀,但也是「獨木難支」,尤其中國勞動力等生產成本逐年升高,一旦疫情趨緩,出口訂單恐將再次流失,因此,他認為,明年中國的經濟危機四伏。
旅居德國的政治學者張俊華則認為,中國經濟持續放緩帶來的不確定感,是中共最大的心病,假若陷入經濟困境,甚至可能引發社會動盪的問題。他表示:「中國經濟不好的話,就很害怕社會不穩定、政治不穩定了等等,就怕政權被推翻了。從這一點來說,這是一個很嚴重的問題。」
據自由亞洲電臺報導,本月初,有中國「御用經濟學家」之稱的清華大學學者李稻葵在一場演說中直言不諱,未來5年,中國經濟將面臨改革開放以來「最困難的時期」。
習近平憂患:黨國「危險無處不在」
據新華社報導,12月20日,北京舉行了「全國黨內法規工作會議」。習近平給會議髮指示,要求「黨內法規」要維護「中央集中統一領導」、保障黨「長期執政」等等。
這次會議最高級別的參加者是政治局常委、黨建大總管王滬寧,習的親信、中央辦公廳主任丁薛祥主持會議並傳達習指示。參會的還有楊曉渡、陳希、郭聲琨、黃坤明等人。
時事評論員岳山撰文分析,習近平上臺後,在中共黨內加強控制,制定的幫規、家法已經不少,核心條款都是防止反習,保證其權力穩固。此外,習近平給「全國黨內法規工作會議」的指示中,要求幫規要保黨長期執政,還泄露了習的另一隱憂,也就是他知道這個剛過百年的老黨,危機處處,實際上已朝不保夕,隨時退出歷史。
「反習勢力」又一輪上來了?
最近,中共黨媒、軍媒連續刊文刻意忽略「習一尊」,這也反映了習近平未必就牢牢地控制住了黨和軍隊。
12月19日,中共軍報發表題為《育才首先要育心》的評論文章。文章指出:對軍人而言,「忠於黨、忠於國家、忠於軍隊、忠於事業是一體的」。蹊蹺的是,全文始終沒有提到習近平,更未提到忠於習近平,令人聯想到對習主席「定於一尊」的權威在一定程度上產生動搖和質疑。
12月15日,中共軍報發表《勇當「咬牙幹部」》一文,提及的人物有:鄧小平、宋任窮、劉伯承、徐向前等,同樣隻字未提現任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
此前的12月9日,中共黨媒《人民日報》發表中央黨史和文獻研究院院長曲青山的文章《改革開放是黨的一次偉大覺醒》。其中提到鄧小平9次,江澤民、胡錦濤各1次,稱讚他們對「改革開放」作出重大貢獻。而長達近4000字的文章卻也未提及習近平的名字,在海內外引起廣泛關注。當時有分析認為,這反映黨內對習近平執政存有不滿。不過,過了幾天,《人民日報》又發表了中共中央政策研究室主任挺習的文章。
岳山認為,按中共政治慣例,亮不亮領導的名字,有多少次,都是敏感信號。無論有些中共大外宣媒體怎樣為黨媒、軍媒發表這樣不尋常的文章解圍,找說法,也無可避免引發習近平黨內地位仍有變數,反習勢力蠢蠢欲動的聯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