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央行「闢謠」個人收款碼 網友:不要臉(圖)


中國央行發布條碼支付監管新規定。(圖片來源:STR/AFP/Getty Images)

【看中國2021年11月27日訊】(看中國記者丁曉雨綜合報導)中國央行發布條碼支付監管新規定,自2022年3月1日起,個人收款碼禁用於經營性服務引髮網路巨大輿情。官媒急忙「滅火」,稱系網友誤讀。網友諷刺說,不就是想雙向收費嗎?要錢不要臉。

據《北京日報》報導,近日,中國央行發布的條碼支付監管新通知刷屏網路。通知稱:「2022年3月1日起個人收款碼禁用於經營性服務」,「禁止個人靜態收款條碼被用於遠程非面對面收款」。

消息一出,網路炸了鍋。11月26日,熱搜上該話題閱讀量超1億次。當天下午3點多,該熱搜話題被撤下。

網友說:「路上小販賣橙子的你以後要給現金了,小販是不可能申請經營類收款碼的。還有以後大家搓麻將、吃飯AA制的時候,也不能掃碼了,給現金吧。」 「真是便民的好舉措呀!」

中國央行新規對小商販和消費者的影響

11月27日,《新華社》發表文章稱,從中國央行有關部門獲悉,該說法系誤讀。使用「碼牌」或者列印封裝的二維碼的商戶,需要向收款服務機構(如微信支付寶等)申請轉為商用收款碼,但消費者日常支付體驗和感受不會受到影響。

但小商販和消費者真的不受影響嗎?

此前,賣菜、賣煎餅的小商販使用個人碼收款不收手續費。以微信的收款碼為例,個人收款碼只收取提現費,費率最低0.1%;而商戶收款碼提現免費,但服務手續費約在0.3%∼0.6%之間。

新規定之下,所有小商販都必須使用經營碼,小本經營的生意就會受到衝擊,商販自然就不會再使用掃碼支付。

據《21世紀經濟報導》,有做早餐生意的小微商戶表示,自己店舖每天1000元左右的流水中,有近90%是來自移動支付,如果想把個人收款碼變為商戶收款碼,要增加服務費,那他可能就不使用收款碼了,「利潤本來就很微薄,再每筆錢都被抽走一些,肯定不能幹」。

有這樣想法肯定不是這一家商戶,如果街邊小商販都不使用經營碼,對消費者的影響與禁用有何區別?

中國央行列出一大堆禁止使用個人靜態收款碼的理由,每一個看起來都貌似為了消費者的利益。央行稱,此前一些商戶收款使用「碼牌」或者列印封裝的二維碼,此類「個人靜態收款條碼」收款安全性較低,容易被犯罪份子利用「跑分平臺」進行不法活動,因此商戶需要向收款服務機構(如微信、支付寶等)申請轉為商用收款碼。

中國央行表示,按照相關要求,不得通過個人收款條碼為具有明顯經營活動特徵的個人提供經營活動相關收款服務。這等於封死了微信、支付寶的路。

對中國央行的解釋,網友的理解一針見血:

「都是藉口!跑分什麼的,犯罪交易又不是不可以溯源。主要就是銀行想收交易手續費。」 「不是不讓用,是有償用!」

「把馬雲干倒後,抓緊二維碼收費,一本萬利啊,太不要臉了!」

還有網友反諷說:「反正對我們不利的,都是違法,如果沒有法,那就編!」

本文留言

相關文章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