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歷史上神秘消失的10天去哪兒了?(圖)


1582年10月5日至14日,神秘消失的10天。(示意圖/圖片來源:Adobe Stock)

現在世界上普遍使用的公曆是格裡曆,這個曆法的前身是儒略曆法。也就是說1582年這一年之前,歐洲人使用的曆法,是著名的尤里烏斯.凱撒(又譯儒略.凱撒)大帝制訂的,叫做儒略曆。儒略曆法是羅馬共和國於公元前45年1月1日起執行的,目的是取代舊羅馬曆法。

在儒略曆法中,一年被劃分為12個月,單數月份31天,雙數月份除2月份外30天,2月份平年29天,閏年30天,因此全年天數平年365天,閏年366天,年平均長度為365.25天。後來凱撒死後,他的繼承者、侄子奧古斯都進行了一點小修改,把2月減去1天,加在8月(所謂August,其實就是奧古斯都),並且把8、10、12月變為大月,9、11月改為小月。2月平年28天,閏年29天——這和今天的公曆其實一樣。

儒略曆是每4年設置一個閏年。而在天文學中,地球繞太陽運行一週(也就是一個回歸年),真實的時間長度是365.2422天。那麼,按照儒略曆算下來,一年是多少天呢?我們來算一算。三個平年加一個閏年,再除以4,算一下它的平均長度:(365+365+365+366)/4=365.25天。和回歸年相比,儒略曆每年多出了0.0078天,也就是11分鐘14秒。由於誤差不太大,頭幾年沒什麼關係,但是,一年又一年,誤差累積起來,儒略曆法就與實際的太陽年不合拍了。

公元325年,教廷在小亞細亞的尼西亞召開會議,確定了復活節的日期,是在每年春分之後第一個月圓後的星期日,一般在3月22日至4月25日之間。但由於儒略曆每年存在0.0078天的誤差,所以隨著時間的延長,誤差越來越嚴重。

到了1582年時,這個偏差已經達到了10天。於是在這一年,也就是1582年,教皇格裡高利對原來的儒略曆進行了修改。他的修改其實只改動了一點,就是閏年設置方式。原來的儒略曆是每4年設置一個閏年。現在格裡高利規定:依舊是每4年一閏,但整百年只有被400整除的年份才算閏年(比如1700年不算閏年,而1600年才是閏年)。這樣一來,每400年裡就少3天。這樣算下來,每年的平均長度就等於365.2425天,非常接近回歸年了。

格裡高利改革曆法時,是在1582年,由於這年與325年相比,已經多出了10天,所以格裡高利下令,在兩種曆法交接的時候,也就是該年10月4日開始,減去10天,10月4日之後,就直接是10月15日。

這樣一來,就將1582年10月5日至14日抹掉,於是這10天就在人類歷史上消失了,一去不復返。1582年10月4日過完了,第二天已經是10月15日了,於是曆法又回到與太陽年同步。這便是今天世界上通用的曆法——格裡高利曆,簡稱格裡曆,也就是我們說的公曆。

本文留言

相關文章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