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紀委曝光習近平最頭疼這件事(圖)
【看中國2021年11月6日訊】近日,《中國紀檢監察雜誌》曝光了一件讓習近平長期非常頭疼的事,大批中共基層官員「面對任務左躲右閃」,直接選擇「躺平」。而「躺平」的後果,往往是「小事拖大,大事拖炸」。
花式「躺平」
中共專家金燦榮在2016年曾經表示,從2015年開始中共的政治就變的非常焦灼,習近平就面臨全國範圍中共官員的軟抵抗,他說,「地方精英、地方政府普遍的不作為,這是普遍的現象。這個挺難辦的,人家不反對你,你讓他八項規定,他就認真執行,三嚴三實,學的很好,很認真,沒有人反對,但是沒有人幹事,所有的政策都是空的」。
習近平(圖片來源:Getty Images)
為什麼會這樣呢?在習近平上臺之前,中共官場普遍流行的是江澤民的「悶聲發大財」,但是習近平上臺後情況變了。金燦榮說,「因為2013、2014年大家都在觀察,習主席韜光養晦做的很好,以前覺得他是鄉村企業家一樣,有點看低他,結果上臺以後出手又快又狠又準,把大家打暈了。但是從2015年開始,大家覺得這個人很厲害,違背我們的利益,於是開始軟抵抗,這是國內的軟抵抗。」
中紀委的這篇文章,無意中印證了金燦榮的上述說法,曝光了中共基層官員中存在著一股「躺平」的暗流,而且「躺平」花樣繁多,如推拖繞式「躺平」、偷姦耍滑式「躺平」、擔心問責式「躺平」和未老先衰式「躺平」。
大批官員光耍嘴,不幹活,只喊口號,貫徹落實卻沒了影。有的官員面對民眾訴求,「接待時熱情無比,詢問進度時總是顧左右而言他」。還有的官員「遇到某突發事件後,涉事部門和單位連夜召開緊急會議,表態要‘嚴肅處理,決不姑息遷就’,但往往是‘火箭回應’後就沒了下文,或者依然我行我素。」
有的地方的官員則乾脆把責任都推給一把手,你不是要請示報告嗎?好,啥也向上報,不批就不干。上級沒有明確要求、沒細化實施辦法,下級官員就「不會幹不願幹不敢干」。
譬如,西部地區某縣委書記的辦公桌上,每天都有一尺多高各種各樣的報批件,大事小事全報給他,累的這個縣委書記火冒三丈。
在自由亞洲電臺的一篇報導中,習近平遇到的問題和這位縣委書記一模一樣。習近平在今年一月的一次談話中,他批評官員只等待他的書面指令,而不願積極行政。習近平在這次講話中不僅批評官員消極等待他的書面指示,還說有些官員只知道說場面話,不干實事。
中共官員的「躺平」不止一種姿勢,有的官員是為了錢,西部某縣住建局供排水管理科原總工程師柳某某從「不收錢不辦事」,再到「辦不辦事都收錢」,收受160多名管理服務對象的禮金達140餘萬元。某民辦幼兒園負責人為辦理臨時建築規劃許可審批手續送給柳某某4000元,後該手續一直未予辦理。在談及為何未辦事也收錢時,柳某某卻說:「我在那個位子上,別人總有事要來找我的。」這類幹部還給自己找補:「沒給辦事,就不算權錢交易。」
還有的官員是怕出事。以「我不貪不佔,不吃拿卡要,你能怎麼著」等心理,認為「笑貪不笑懶」。
中部某縣一名鄉鎮官員總結,「拖字訣」有時在基層很有效,但求不出事,寧願不做事。還有基層官員說,只要有人頂在前頭,這事就與我無關,誰也不願當「接鍋俠」,不如「躺平」,反而太平。
小事拖大,大事拖炸
旅美時事評論員、中國問題專家石山認為,最近中國多省大停電,其中一個主要原因就是中共官員集體「躺平」。石山在他的自媒體節目中說,北京給地方下了「能耗雙控」的硬指標,即控制能源消耗強度和總量,很多省市都沒有達標,甚至不降反升。所以到了年底要突擊減排,結果就變成了大停電。其實這就是地方用一種類似躺平的做法與中央軟對抗。
石山說,站在中共官員的角度講,中國的煤電價格倒掛,這是北京計畫的,不讓進口澳洲煤,也是中央政府的命令,所以發電越多虧損越大。既然中央要求減排,大家乾脆躺平,不發電了。石山估計,那些火力發電的國企管理者,可能都是這樣的心態。除此之外,中國河南省鄭州市7月20日的洪災,也可能有中共官員躺平的因素。當日,鄭州的常莊水庫以及七條河流上游的所有水庫同時泄洪,造成難以估量的生命和財產損失。
旅居德國的水利專家王維洛在接受網路媒體採訪時說,中共政府規定所有的河流、湖泊和水庫都有專門官員負責管理,被稱為「河長」、「湖長」和「庫長」。當局希望通過這種責任制來管理——哪裡出了問題就哪裡問責。所以這些官員根本沒有積極性,就是聽從上面的命令,「你說怎麼做我就怎麼做,你要不說我就不做」。
王維洛說,這些中層官員不會自己決定泄洪,他怕自己如果做錯了會責任更大。所以他可能會往上報,一級一級往上報,一直報到中央,看你上面有沒有反應,全國就忙上面一個人。王維洛認為,洪災的結果就是中共僵化體制下地方官員不作為造成的。
中共近期連發數篇文章,都和中共官員的「躺平」有關,顯示習近平對此依然是束手無策。也說明在中共官員們對習近平大拍馬屁的背後,是徹底的難以對付的「躺平」。堪稱中共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