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九重陽賞菊花 千年優雅永遠很時尚(組圖)
林瀟湘魁奪菊花詩,薛蘅蕪諷和螃蟹詠。
優雅,是永遠的時尚。古人沒有手機、電腦、網絡遊戲,那古人的生活是不是很無聊啊?其實不然,我們先人的休閑方式比當下的電子時代可要優雅、健康和有情趣多了!那麼,古人會如何優雅地度過九月九日重陽節呢?
一年四季,古人都有不同的生活主題。無論是在深宮後院,還是尋常人家,不同的時節,都有不同的詩情畫意,像古代帝王一年的休閑主題包括「正月觀燈、二月踏青、三月賞桃、四月流觴、五月競舟、六月納涼、七月乞巧、八月賞月、九月賞菊、十月畫像……」等;宮裡嬪妃則是「正月寒夜探梅、二月楊柳盪千、三月閑亭對弈、四月庭院觀花、五月水閣梳妝、六月碧池採蓮、七月桐蔭乞巧、八月瓊台玩月、九月重陽賞菊、十月文窗刺繡……」等。
時臨金秋菊月,一片霜葉黃花映碧空。「重陽賞菊」對於中國人來說,這是一個從古到今的永恆話題,而古人也早就開始攜老扶幼、踏秋賞菊、登高求壽的節奏了。
賞菊玩菊
這一幅清院畫《雍正十二月行樂圖》(局部),描繪九月的菊花會。
在《雍正十二月行樂圖》九月賞菊的畫中,可看到花圃中擺了各種應景菊花,千姿百態,花香襲人。男女老少都裝扮得清雅、大方,與家人和朋友悠閑的聊天、賞菊。除了賞菊外,古人自然也少不了應景作詩。
提到菊花詩,大家自然就會想起晉代文人陶淵明。「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此千古絕句一出,菊花就有了清雅與飄然的詩意,也讓人體會到了隱逸淡泊的隱士、以及恬靜深幽的田園生活。
《紅樓夢》第38回也描述了藕香榭品中品蟹、賞菊、作詩的場景,則更給菊花帶來塵世中的情趣。《林瀟湘魁奪菊花詩,薛蘅蕪諷和螃蟹詠》中怎樣玩味這十二首詠物賦事的菊花詩呢?
寶釵道:「起首是《憶菊》;憶之不得,故訪,第二是《訪菊》;訪之既得,便種,第三是《種菊》;種既盛開,故相對而賞,第四是《對菊》;相對而興有餘,故折來供瓶為玩,第五是《供菊》;既供而不吟,亦覺菊無彩色,第六便是《詠菊》;既入詞章,不可以不供筆墨,第七便是《畫菊》;既為菊如是碌碌,究竟不知菊有何妙處,不禁有所問,第八便是《問菊》;菊若能解語,使人狂喜不禁,第九便是《簪菊》;如此人事雖盡,猶有菊之可詠者,《菊影》《菊夢》二首,續在第十第十一;末卷便以《殘菊》總收前題之盛。這便是三秋的妙景妙事都有了。」
在十二題菊花詩中,最佳之作即是黛玉的「一從陶令評章後,千古高風說到今」。菊與陶潛彼此知音,自從陶淵明贊了菊花後,菊花的清雅高潔就一直流傳至今。
這一幅清院畫清院畫《雍正十二月行樂圖》(局部),描繪古人觀賞菊花的場景。(以上圖片來源皆為公有領域)
登高求壽
陰曆九月初九重陽節,也是人們登高求壽的節日。《易經》:「陽爻九」「陰爻六」,即「六」視為陰數,「九」視為陽數,雙九重陽。從曹魏時期的九月九飲宴,就能看出重陽節在當時的流行指數了。魏文帝《九日與鍾繇書》中曰:「歲往月來,忽復九月九日。九為陽數,而日月並應,俗嘉其名,以為宜於長久,故以享宴高會。」
九月九的「登高」習俗,據說與軒轅黃帝乘龍飛天有關。黃帝鑄鼎煉丹,九月九日仙丹煉成,天空中落下寶冠、珠履及玉壺,隨後天龍徐徐降下,黃帝攜臣子七十餘人乘龍仙飛。
飲菊、食菊是古人延年求壽的另一種方式。早在魏晉時期,修道之人就有食菊以求長壽成仙的意識了。《神農本草經》將菊花列為上品,「久服利血氣,輕身耐勞延年」。三國時期曹魏鍾會的《菊花賦》曰:「服之者長生,食之者通神。……流中輕體,神仙食也。」此外,西晉傅玄的《菊賦》中也稱:「掇以縴手,承以輕巾。服之者長壽,食之者通神。」重陽節人們賞菊、詠菊,也會食菊、飲菊,因此九月九也被稱為「菊節」。
漢武帝宮人賈佩蘭稱:「九月九日,佩茱萸,食蓬餌,飲菊花酒,云令人長壽。」茱萸,雅稱「辟邪翁」,相傳人們在重陽節佩茱萸以求避難消災。
九月九重陽節的習俗,二千多年來一直流傳至今。今天的您,不妨也放一放手中的手機,與家人一同爬爬山、賞賞花,喝一杯菊花茶、綴一口菊花酒,也許這個重陽節,您會有不同的收穫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