謙虛有禮!「不恥下問」的真正含義(圖)
「不恥下問」一種敬畏的精神與謙卑的心態。(繪圖:志清/看中國)
中國古代晚輩見長輩要行跪拜之禮,現在有學生向老師討教完問題後說:「有問題我還要向您請教,我會不恥下問的。」,聽起來學生似乎是很謙虛好學,然而這句不恥下問卻是被誤用了。
「不恥下問」語出《論語·公冶長》,子貢問孔子曰:「孔文子何以謂之『文』也?孔子曰:『敏而好學,不恥下問,是以謂之『文』也。」
孔文子,名圉,衛國大夫,是一個聰明好學、非常謙虛的人。孔圉死後,衛國國君特賜給他一個「文公」的稱號(「文」是其諡號),後人尊稱他為「孔文子」。
子貢問孔子:「故問衛大夫孔圉有何善行,而得謂之文也?」(孔圉做過什麼高尚的事,得到『文公』的稱號?)
孔子回答說:「孔圉勤奮好學,如果有不懂的事情,都會向人請教,哪怕對方的地位或學問不如他,他都會虛心請教,不會因此感到羞恥。這是他的美行,所以賜給他『文公』的稱號。」
「不恥下問」後來作為成語,是指不以向學問比自己少、地位比自己低的人請教而覺得不好意思,形容虛心好學。
這裡有兩點需要注意:
第一,「不恥」是「不以為恥」,而不是「不知羞恥」的意思。
第二,成語中的「下問」的「下」字表示著一定級別的含義。所以「不恥下問」通常指學問大的人,或者職位高的人虛心好學,一般不適合於來說自己。
生活中經常聽到有人把「不恥下問」用錯了,弄得場面非常尷尬。說自己「不恥下問」,有貶低別人的意思,好像是說人家比你差了。所以當自己不懂要向別人請教時,是不可以說「不恥下問」的。
實際上,「不恥下問」說的是一種人生境界,一種敬畏的精神與謙卑的心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