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牧《山行》描繪了一幅極為動人的山林秋色圖(圖片來源:Adobe Stock)
晚唐詩人杜牧的《山行》為我們描繪了一幅極為動人的山林秋色圖,他的詩文是這麼說的:「遠上寒山石徑斜,白雲生處有人家。停車坐愛楓林晚,霜葉紅於二月花。」
歷來關於此詩的解讀和注釋也很多,這裡不重複,筆者想從另一個角度談談這首詩。
筆者小時候就讀過這首詩,但那時候不懂得欣賞,只是覺得不錯。修煉後慢慢品味這首詩,覺得意境真的是妙不可言,美不勝收,特別是心很靜的時候默默的反覆讀這首詩,真的是能夠走到這首詩裡去,和作者一起感受那種如詩如畫,層次分明,天清體透的境界,這時候這首詩不再是詩了,而是一幅立體,活動的畫。這裡面的山、路、楓林都是活的,都可以直接和他們對話。就在寫這篇文章的時候,腦子裡出現了多年前一部奧地利電影裡的場景:
一位父親帶他的小女兒到大山深處去玩,面對靜靜的美麗山林,他的父親對女兒說:「當你感到煩惱和憂愁的。你就到這裡來,敞開胸懷,遙望大自然,你能夠從每一棵樹,每一朵花,每一個有生命的東西裡感到上帝無所不在。」這麼多年,這句台詞我依然記得。那個場景和杜牧的這首詩所描寫的,儘管不完全一樣,但有一點是相同的,就是他們都感受到了萬物有靈,當然前者僅僅是一種感覺,和杜牧比還是有很大差距的。
《山行》不僅描繪山林秋色之美 還體現了修煉境界
杜牧所在的唐代是個修煉風氣很濃的時代,他號樊川居士,平時也要打坐調息,在一定的情況下,是能夠和山水直接溝通的。
古詩詞是非常簡潔和凝練的,但同時又可以表達非常豐富和寬廣的意境。《山行》描繪的場景如果是用現代的文字來寫,可以寫他上千字,但杜牧用短短的二十幾個字就表達出來了。
「遠上寒山石徑斜,白雲生處有人家。」這裡的人家不是普通的山民,而是山中的修道人。作者前去拜訪,很有收穫,下山後在楓林停住了,他下車打坐了很長的時間,出定時天色已經有些晚了,在定中他和楓林,山神直接對話,非常愉快,他也是真心讚嘆楓林的美,回去後寫下了這首詩,這裡不單單是作者的文字技巧高超,沒有這樣的修煉層次,是根本不可能寫出來的。
這些因素造就了這首詩的生命力,使其能夠流傳千年。
另外一首唐詩,韓翃的《同題仙遊觀》也有異曲同工之妙:「仙台初見五城樓,風物淒淒宿雨收。山色遙連秦樹晚,砧聲近報漢宮秋。疏鬆影落空壇靜,細草香閒小洞幽。何用別尋方外去,人間亦自有丹丘。」這裡表現和描繪的是靜,但靜中又有動,同時這種靜不是單一的,凝固的,而是穿越時空的,充滿了禪意。最後一句「人間亦自有丹丘 」點明了作者的求道之心,而不單純是對景物的欣賞和讚美,這和杜牧寫《山行》的本意是完全一致的。
責任編輯: 衍淡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看中國授權許可。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