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寸光陰一寸金」下一句是啥?90%的人都答錯(圖)


「一寸光陰一寸金」的下一句其實不是「寸金難買寸光陰」。(圖片來源:Adobe Stock)

歷史上凡是有成就的人均勤奮好學,珍惜時間,不蹉跎歲月。說到這,就不得不提到「一寸光陰一寸金」這著名的勸學之句,至於這句話的後半段,想必大部分人都會接「寸金難買寸光陰」。但事實上,「一寸光陰一寸金」的下一句並不是「寸金難買寸光陰」哦!

「一寸光陰一寸金,寸金難買寸光陰」比喻時間很寶貴,只要過去了,就永遠找不回來,但「一寸光陰一寸金」的出處,其實是出自唐末詩人王貞白的《白鹿洞二首》。全詩是這樣寫的:

(其一)

讀書不覺已春深,

一寸光陰一寸金。

不是道人來引笑,

周情孔思正追尋。

(其二)

一上西園避暑亭,

芰荷香細午風輕。

眼前物物皆佳興,

並作吟窩一味清。

王貞白是唐末著名詩人,早年在江西廬山五老峰下的白鹿洞書院讀書時,寫下了《白鹿洞詩二首》。而這首詩(《白鹿洞二首·其一》)大概的意思就是:

我讀書讀著不知不覺春天都快要結束了,每一寸事件就像黃金一樣珍貴,並不是白鹿洞的道人過來嘲笑於我,而是我正在追尋周公的精意和孔子的學說。

由此可見王貞白在讀書時也是頗爲刻苦,他能夠留下這句流傳千古的名句並不是運氣使然,而是靠著自己的孜孜不倦刻苦讀書。

後來「一寸光陰一寸金」被不少人拿來使用,像是史九散人的知名著作《莊周夢》的內文中,就有寫到「一寸光陰一寸金,持將此物寄知音」。

至於我們現在常聽到的「一寸光陰一寸金,寸金難買寸光陰」,則是出自元代小說《三寶太監西洋記》的第11回:「可嘆一寸光陰一寸金,寸金難買寸光陰。寸金使盡金還在,過去光陰那裡尋?」因而流傳下來。

為什麼把時間稱作「光陰」?

古時候的人們用「晷」來測量時間,「晷」是觀測日影以定時刻的一種儀器。在圓形石板上刻上表明時間的度數,圓中心立一小棍,由日出到日落,小棍的陰影由長而短,由短而長,由此知道時間的變化。「光陰」於是成了時間的代稱。

又由於古代的刻度是用寸量的,人們就用「寸陰」表示時間極為短暫。《淮南子.原道訓》:「夫日回而月圓,時不與人游,故聖人不貴尺之璧,而重寸之陰,時難得而易失也。」這是古人最早以「寸陰」言時間寶貴的名言警語。後人遂有「尺璧寸陰」的形容。

《晉書·陶侃傳》:「大禹聖者,乃惜寸陰;至於人,當惜分陰。」在這裡陶侃提出了時間更短的「分陰」,後人又藉此生了比「分陰」更短的「秒陰」,有《惜陰詩》為證:「古人惜寸陰,貴於惜黃金。光陰難再買,黃金失可尋。大禹惜寸陰,陶侃惜分陰。吾輩方少年,更應惜秒陰。」

在浩如翰海的詩歌中,有很多是以「惜陰」為題材的。如杜荀鶴《題弟侄書堂》:「少年辛苦終身事,莫向光陰惰寸功」;朱熹《偶成詩》:「少年易學老難成,一寸光陰不可輕」;陶淵明《雜詩》:「古人惜寸陰,念此使人懼」;《紅樓夢》第三十八回:「秋光荏苒休辜負,相對原宜惜寸陰」;朱敦儒《水調歌頭》:"白日去 如箭,達者惜分陰"。可見歷來人們對於時間都是十分珍惜的。

本文留言

相關文章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