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使穿梭、談打兩手?學者:李登輝資產(圖)


國立政治大學台灣史研究所的副教授李福鐘針對中華民國前總統李登輝的北京政策指,李從蔣經國的「三不政策」窠臼中破繭而出,並創造了的高難度操作狀態。資料照。(圖片來源:Getty Images)

【看中國2021年8月29日訊】(看中國記者劉世民綜合報導)昨天國立政治大學台灣史研究所的副教授李福鐘針對中華民國前總統李登輝的北京政策指,李從蔣經國的「三不政策」窠臼中破繭而出,並創造了「談談、打打,檯面上步步為營、檯面下密使穿梭」的高難度操作狀態,留下珍貴資產。國史館的館長陳儀深在致詞表示,2年內希望完成「李登輝總統僚屬故舊訪談錄」及「李登輝先生年譜長編」,方便研究者利用,也是幫時代留紀錄,所謂「為國存史」。

據《中央社》報導,國史館舉辦了為期兩天的「李登輝與台灣民主化」學術討論會,李福鐘發表「李登輝對中國政策的展開(1988-1993)」學術報告時表示上述言論。

李福鐘還說,李登輝於擔任總統的12年期間,自1991年海基跟海協兩會談判、密使雙軌溝通開始,歷經了1995到1996年台海危機,再至1998年的辜汪會晤,1999年「兩國論」推出為止,可謂高潮迭起,讓人目不暇給。

李福鐘指,李登輝的「談談、打打,檯面上步步為營、檯面下密使穿梭」,至少於1993年4月在新加坡兩岸舉行了辜汪會談時,該操作方式已經漸趨成熟跟定型;也是前所未見的北京政策,並變成往後20餘年期間,3名繼任總統與北京互動的參考,更是李留給台灣的寶貴資產

李福鐘談及兩岸密使,1990年12月南懷瑾傳北京希望接觸消息;受到李登輝信任的前總統府辦公室主任蘇志誠銜命赴香港,與中共的中央對台工作領導小組的辦公室主任楊斯德會面,雙方交換一些各自關心的議題資訊。

李福鐘強調,類似秘密對話於1990年底到1992年6月總共8次,每次都由南懷瑾來牽線;直到1992年6月時,蘇志誠跟海協會的會長汪道涵在香港會面後,兩方密使管道已運作成熟,所以不再由南作為中間人。

另外,中共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的委員許鳴真1992年8月以探親名義赴台,並親自與李登輝見面,此後雙方改以直接電話連絡的方式。

李福鐘最後表示,最高領導階層秘密對話管道提供李登輝的北京政策極為篤定的決斷依據,許多重大決策均是如此才正式浮上檯面。

據《自由時報》報導,陳儀深則表示,2000年李登輝卸任總統後,成立了台聯黨、群策會、李登輝之友會、李登輝學校等,密切跟台派社團往來,說的話、做的事,都待口述訪問跟文獻整理。陳個人希望國史館未來2年內可以完成「李登輝總統僚屬故舊訪談錄」及「李登輝先生年譜長編」,相關檔案與文物著作可編成資料庫,不僅方便研究者利用,亦是為時代留紀錄,所謂「為國存史」。

本文留言

作者劉世民相關文章


相關文章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