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同富裕」成歪路 紅色港商也恐慌?(圖)
有港商表示,習近平「共同富裕」概念令商界朋友吃驚,希望北京慎重,不要走上歪路。(圖片來源:Getty Images)
【看中國2021年8月26日訊】(看中國記者李懷橘報導)中共總書記習近平日前提出「共同富裕」的概念,在做法上提到「三次分配」。隨後,不少科企豪捐百億至數百億。更有親北京學者建議把香港也納入「三次分配」政策。港商施永青撰文指,「共同富裕」概念令商界朋友吃驚,希望北京慎重,不要走上歪路。
「共同富裕」殺到香港
近日,習近平要求加強對高收入者的規範,鼓勵高收入的企業能回饋社會,並重提「共同富裕」,還指要構建「初次分配、再分配、三次分配」制度。習近平強調,不是少數人的富裕,而是要「共同富裕」。
就在習近平發表講話後,香港親共媒體旋即發表社論,稱中財委「鼓勵各地因地制宜探索」推動有效路徑,當中的「各地」理應包括香港,但港府高官至今仍輕視收入分配工作。文章點名財政司長陳茂波,批評他抗拒透過稅改處理本地貧富懸殊問題。文章還稱,任由抱持這種態度的官員掌握決策,恐怕連「脫貧攻堅」目標也無法實現,遑論「共同富裕」。
前《文匯報》記者、珠海社會科學學者的阮紀宏亦撰文稱,既然「共同富裕」是「舉國目標」,香港同樣要貫徹這個一國目標,又指港府對此問題「瀆職失責」,企業在捐款可以扣稅的情況下「仍缺善心,難辭其咎」。
「共同富裕」是歪路
就在一股「共產風」殺到香港之際,親共港商施永青一改往日支持、附和中央的態度,撰文表達香港商界此的憂慮。他表示,「共同富裕」的概念令一些商界朋友大吃一驚,擔心若更多此類政策推出,在大陸做生意將日益艱難。
施永青指,「共同富裕」落實起來極不容易,或成為「共同貧窮」,商界希望北京審慎,不要輕率地走上歪路,阻礙中國的早日復興。
他在文中重提中共執政初期的「大鍋飯」政策,指不用努力就可和很努力的人享受同一成果,導致不努力的人愈來愈多,努力的人就愈來愈少,社會產出無法提升,經濟增長停滯不前,即使分配方式十分公平,亦只能贏得「均貧」,而非「均富」。
他還以歐洲左翼政府的高稅收政策為例,指累進稅令到商人的努力,大部分要歸公。有能力的人寧願放棄國籍去低稅收國家生活。可見,單靠結果公平,難以令廣大人民的生活得到改善。
文章表示,為政者必須明白一個道理,僅追求結果公平,而忽略了分配過程中的不公平,會打擊人民努力的積極性。若努力的成果會被政府拿來補償予不努力的人,那努力的人會愈來愈少,經濟則會失去動力。
文章續稱,中國改革開放前,政府不重視「多勞多得」,導致經濟上動力不足。而扭轉這種局面的方法,就是如鄧小平所為——容許在分配結果上存在差異,提高人民自發努力的積極性。
施永青稱,雖然共產黨革命的初心是「共同富裕」,但這條路「非常容易走上歪路。希望北京在走這條路的時候,不要再令國家受到太多的折騰。」
擔心受影響 紅色商人改變態度
施永青是香港的知名地產代理公司中原地產和中原集團的兩位創辦人之一,兼董事局主席。中原地產在中港澳三地擁有過千家分公司,兩萬多名員工。施永青支持國安法,被坊間公認為是紅色商人。不過日前,隨著北京大搞「舉國體制」,對經濟造成衝擊後,施永青也忽然改變立場,撰文指斥當局,雖然語氣溫和,但言語間不乏怨氣。
7月30日,他在專欄中表示,「國進民退」,中央以舉國之力去辦大事,導致政府角色愈來愈重要,民間可發揮的空間愈來愈小,這似乎與鄧小平的改革開放相悖,並指中央越向左靠,商界活動的空間愈狹窄,唯有在投資上轉向保守。
上個月,大陸監管機構對教培事業進行嚴管。7月28日,施永青撰文指,對投資者來說,掌權者態度說變就變,完全沒有考慮為投資者帶來的損失,這樣的舉措,足以令投資者再也不敢放心來中國投資。他還指,北京政府的行為令商界心寒,「擔心自己從事的業務不知甚麼時候會被中國政府認為不妥,不符合中國的社會主義模式,需要作徹底的整頓」。而此種擔心將導致海外資金不敢貿然進入中港兩地。
有網友留言揶揄指施永青思想還停留在鄧小平的改革開放時代,惟現在已經進入「偉大領袖」習近平的「共同富裕」時代,習主席要和美國一爭天下,需要大筆資金,馬雲、馬化騰等都難逃此劫,施永青更是跑不了。還有網友笑指,施永青討伐共產黨後,赫然發現自己也變成忤逆中央的反對黨、資本主義走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