結束瘟疫?政治家設計畫 專家揭內幕


林曉旭稱,就整個社會的導向,它不是一個公正的狀態,非常傾向性的導向於一定要推動接種疫苗,而不是很重視疫苗的副作用。(圖片來源:看中國視頻截圖)

【看中國2021年8月22日訊】(看中國記者楊浩、天秀採訪報導)在世界各國眾推接種疫苗聲浪中,與疫苗副作用相關的死亡情況及副作用嚴重程度也相繼被報導出來;而與病毒相關的生物武器議題也浮出水面;至於瘟疫什麼時間結束,世界政治家們也立下了計畫,能不能實現,《看中國》記者採訪了美國病毒學專家、美國當前危機委員會成員林曉旭博士和大家一起探討。(下)

新變種病毒挑戰疫苗專家為你諫言解憂(視頻)(上)

接種疫苗CDC、EMA死亡報告均過萬 政府、大公司、媒體「輕描淡寫」有玄機

7月21日CDC收到了「12,313份死亡報告」,在有媒體人士和政治家提出對接種疫苗帶來的危險疑慮時,CDC網站在同一天更新了數字,表示「在此期間,「疫苗不良事件預警系統」(VAERS)收到了6,207份死亡報告」。目前尚不清楚它更改的原因。

威斯康星州的聯邦參議員約翰遜對媒體稱:「在接種疫苗的零天、一天和兩天之內,就有超過1,700人(死亡)。有數千人(因疫苗)患上永久性殘疾,2萬人需住院治療。相比之下,在CDC的VAEWS使用其他疫苗的整個30年歷史中,每年死亡人數不到200人。」

歐洲也不例外,截止到7月17號EMA(歐洲藥管)接種Covid-19疫苗數據顯示有18928人死亡;副作用超過180萬人,其中50%比如不斷發抖的嚴重副作用。

然而政府、大公司和媒體對新冠病毒疫苗的副作用嚴重性總是「輕描淡寫」的回應,對此,林曉旭表示:

現在這個主流媒體對副作用的報導是非常、非常欠缺的。這裡面也有一個因素,就是政府投入大量的資金做疫苗計畫的推廣,政府的資金其中很大一部分是給電視臺做廣告的。所以這些主流媒體,大家從電視上看到的各方面的信息,包括政府官員,或者是名人celebrity,他們在電視上出現基本上談的都是要推動疫苗的接種。

這裡邊有個人的傾向,也有是資金支持,這是一個項目的需求,當然這樣就造成了在社會上,主流媒體不願意多談疫苗的副作用。

一方面在做廣告,一方面在提這個疫苗的副作用,好像有點尷尬。很多疫苗公司本身自己是資金雄厚,又得到了政府的背書,本身也是免責的嘛,所以,很多媒體也不願意去追究這些疫苗的副作用。

這是一個整體的社會環境現在處於這樣一個狀態。所以,不利於更廣泛對接種疫苗產生的副作用報導出來,讓更多的人知道。

另外一點,現在接種率實在是太大了,全美一億多人已經都接種了疫苗,當然各種各樣的副作用,就會比以往都要高,VAEWS所註冊的副作用,這個基數就比較大。所以,我們看到死亡率啊,還有重症率啊,這些案例都比較多了。

這其實也是對疫苗公司,對政府部門的一個很重要的警醒,但是現在政府基本上的說詞就是,注射疫苗仍然是利大於弊。在這個主導思想下也對疫苗的副作用會有一些輕視。

另外,當這麼大面積的人,提告出有醫療副作用的時候,按照CDC和FDA現有人力,要核實這些病例到底是不是注射疫苗引起的,本身也會拖很長時間的。這裡面本身也有滯後的問題,因為這些系統都是依賴於患者自己去登記的。

實際上有些醫生,看到自己的患者注射疫苗有副作用,也應該主動登記的。但是這又沒有法律要求,所以,造成了這方面,副作用肯定是有低報的。

而且,像美國的聯邦部門「職業健康委員會」(OSHA),實際上還專門強調:聯邦政府員工有疫苗的副作用的話,不見得需要匯報。這種情況下,當然更是助長了很多人有副作用也就沒有報導,所以,副作用更是低報了,這是一個很嚴重的問題。

就整個社會的導向,它不是一個公正的狀態,非常傾向性的導向於一定要推動接種疫苗,而不是很重視疫苗的副作用。

這並不是說人們要反對疫苗,我覺得在一個對病毒瞭解還很有限,對疫苗的長期作用和副作用都不是很清晰的情況下,本來應該持一個公正的態度、客觀的態度,去對待各方面的信息的。但是,現在是有很明確的導向的。所以,將來這種做法的弊端一定會更大的彰顯出來。

對於EMA提到的接種疫苗副作用的人中,其中50%不斷發抖的這一現象,微生物學和傳染病流行病學專家、德國美因茨約翰內斯-古騰堡大學醫學微生物學和衛生學研究所前所長蘇查里特-巴克迪(Sucharit Bhakdi)教授曾在新冠病毒委員會基金會第59場「魔鬼在細節中」的討論中就提醒說:

腦靜脈中血栓的發展可以引起的症狀是相當多樣的。抽搐、四肢不受控制的運動等也是可能的症狀之一。所有基於基因的疫苗都存在這個問題,原因是基因被引入血液系統並最終被內皮細胞(血管內的細胞)所吸收。

人們通過肌肉注射來接受疫苗。注射的基因首先到達淋巴結,然後進入血液循環系統,在那裡,被接觸到它們的內皮細胞所吸收,可以預見,這種吸收主要發生在血液流動特別緩慢的地方–例如大腦的毛細血管中。

一旦疫苗基因被血管內皮細胞吸收,它們就會在各種蛋白質合成過程中轉化為刺突蛋白。從基因到刺突蛋白經過了一個轉化過程。轉化來的刺突蛋白現在與蛋白質合成過程中產生的廢物一起被運出內皮細胞,使得刺突蛋白和廢物都進入血液,並隨之進入免疫系統。

據巴克迪教授說,首先,當刺突蛋白與血小板/血栓細胞接觸的那一刻,它們開啟了血液凝固,激活了它。血液凝結,結果是血塊的形成。

心肌炎基本上是跟mRNA疫苗棘突蛋白有關

另一個疫苗副作用就是心臟炎症。根據CDC 6月23日向美國衛生當局的報告,有1,200多人在接種輝瑞,或莫德納(Moderna)疫苗,出現了心肌炎病症,大多數患者是男性,而大約40%的患者是30歲以下的年輕男性。

同樣,歐洲藥品管理局EMA也發現心臟炎症與mRNA類型的疫苗有關聯。(EMA)安全委員會表示,這就表明迄今為止疫苗的推出,在醫學試驗的某些方面,缺乏長期的安全數據。

接種mRNA疫苗後報告的心臟發炎主要臨床表現是胸痛、心肌酶升高、心電圖的改變、呼吸困難。

對於年輕男性出現心臟炎症的情況,林曉旭解釋道:

這方面的機理實際上,目前還沒有一個明確的說法,由於相對來說真正有精力、有資源能夠投入這方面去研究這些病例的還很少,即使是提出了年輕男性有患有心肌炎、心包炎的可能性,這個也是在雜誌上有少量的報導,而且是屬於個案的研究。這種情況下,相應的機理的研究還非常的單薄。

所以,現在倒也不好下結論,基本上估計的是跟mRNA疫苗它建立的一套系統不斷的表達這個S蛋白,這個棘突蛋白有關的,這個棘突蛋白的副作用,其實人們對它的瞭解還很有限,它跟這個心肌細胞外面的這些受體如何結合,如何能夠影響到心肌細胞的功能,這方面的研究還比較薄弱。

但估計是有直接的作用,而且mRNA疫苗是不斷的表達,不斷的表達這個棘突蛋白,而且它通過納米粒子顆粒能夠傳播到身體的很多的不同的器官。這也是一個弊端,當然,設計的時候為了讓這個疫苗能夠有效,能夠被導入到體內,畢竟這也是第一次,你可以說是成功的mRNA疫苗在人類社會上試用。

過去,好多年沒有任何一劑疫苗是mRNA,就是成功的疫苗裡面沒有用mRNA的。這是一個新技術,所以它的弊端,人們對它的瞭解還很有限。

現在看到了,當然,從疫苗公司角度來說,基本上會報喜,少報憂吧。我覺得這個是比較重要的一個風險,年輕男性特別警惕。

現在即使是美國的軍方、部隊還有退伍軍人部等等,有希望要強制執行這種疫苗,但是,我覺得年齡偏低的年輕的男性,還是應該要警惕,這方面的因素也是應該跟士兵充分交代清楚。

如果人們在接受疫苗之前,沒有得到完整的風險的信息的話,實際上是對這些人不負責任的。這個政府是應該承擔責任的。

發表在《JAMA Cardiology》上的一項回顧性病例系列研究了23名美國男性軍人,在接受第二劑信使核糖核酸COVID-19疫苗後的四天內因心肌炎症狀住院。

所有23名軍人患者都出現了嚴重的胸部疼痛症狀,並且心肌肌鈣蛋白水平顯著升高,這是一種可用於衡量心臟損傷的蛋白標誌物。結合發病時機和症狀,皆支持超敏性心肌炎的診斷。這種不尋常的心肌炎通常與藥物過敏有關。

歐洲病毒學及傳染病專家、生物技術公司首席科學家董宇紅博士表示,目前還沒有明確的答案。她指出,mRNA疫苗是採用病毒的基因片段,注射入人體內後,產生刺突蛋白,從而激發人體產生抗體。然而有研究發現,刺突蛋白本身能夠損傷人的心臟細胞,這也許能提供一些線索。

英國布里斯托大學的一項研究表明,人的心臟周圍細胞表面有大量的CD147受體,而刺突蛋白可以通過這些受體進入細胞,進而引起發炎,以及心血管功能障礙。

中共有生物武器研發專項 對全球是一個巨大威脅

在Fox新聞漢尼蒂(Hannity)的節目中,參議員蘭德.保羅(Rand Paul)透露說,與全球目前流行的新冠病毒相比,最糟糕的是,武漢實驗室還有更厲害的病毒。現在的新冠病毒是死亡率1%;但武漢病毒所一直在用死亡率為15%的病毒做實驗。也就是「功能增強」,一般稱為生物武器。

美國最近在媒體上也透露,中共歷史上最高級別叛逃者,已經向國防情報局合作了3個月,向美方透露有關疫情等重磅消息。美國陸軍傳染病醫學研究所,向國防情報局證實,由中國叛逃者提供的資訊是「非常技術性」的信息。

根據福特斯新聞披露,中共高官向美方透露關於中國的「特殊武器計畫」,包括「生物武器計畫」。對中共在生物武器領域研發到了什麼程度,林曉旭稱:

中共有這個生物武器研發的專項,這個是非常明確的,不管是情報部門給出的信息,還是說從中共自己軍隊的醫療系統的研究,有時候也可以看的出來,它當然在做一些功能增益的研究等等。

這些就是很容易導向變成開發生物武器,只要在實驗的具體用途,實驗的所針對的病原體,稍微做一點調整的話,同樣的技術是可以很容易應用到危險的病毒身上、危險的細菌和資源體等等。

技術上,很多手段它也都有了,包括現在比較成熟的基因剪輯技術等,中國軍方也已經比較充分的掌握。像要改變士兵耐氧性的功能,肌肉的功能等等,這些都已經有報導了。

危險的病毒、危險的病菌,這些方面他做了哪些研究,現在並不知道細節。保羅參議員,他提供的說武漢病毒所,它有更危險的病毒,這點我倒一點不懷疑,但是具體是什麼樣的危險病毒,現在還不知道。它畢竟已經有了Reverse genetic反相基因的工程技術,也能夠隨意的增加各種突變;合成基因學方面,它也有充分的基礎,要合成任何序列也都沒有問題。

在這種情況下,它當然想做這方面研究就沒有問題,而且從中國軍方過去發表的一些論文或者是報導也好,很明確的,中國是把這個生物科技研發作為中國軍方的一個重要的戰略發展點,而且,像張思波等,這些中國軍方的一些高層將領,也是重要的軍方的理論家吧,他們都很明確的提到了生物武器是將來中國軍隊發展的一個重要戰略的置高點。

很明確中國軍方是往這方面做。只是具體做到什麼程度,我們不知道。逃出高官能夠提供什麼樣的信息,這就看美國政府方面今後能夠公開哪些信息吧。個別參議員說的我們只能作為一個參考。如果是整個情報部門完整的把事情對外公布的話,那份量當然是不一樣的。

總的來說,國際社會應該要非常驚醒,作為一個集權政府,它本身又有大量的資金投入到這個生物科技,投入到生化武器的開發中,那當然對全球是一個巨大的威脅。

而網間傳出的兩個中共軍事專家談到的有關生物武器視頻,就更具體更實際讓人瞭解到它的恐怖性了。

中共大校: 基因武器是具有戰略威懾力和準確獵殺力的理想武器

在「好看視頻」中,宇之星於2020年4月18日發布的「戴旭大校:基因武器的出現,對未來戰爭的影響」的視頻中,中共解放軍大校戴旭講到了現代生物武器戰,主要講了基因武器的出現對未來世界軍事變革的影響以及戰爭面貌可能發生的變化並做了預測。

戴旭稱,政治家總是希望有一種最便捷的戰爭方式來實現他的政治目的,而軍人總是希望有一種理想的武器能夠使這個戰爭的過程變得比較簡單、取得勝利更加容易。

基因武器,它不需要高昂的成本像核武器那樣,也不需要複雜的系統像導彈那樣,它也不需要龐大的體積,像坦克、飛機、航空母艦那樣,它也不需要眾多的數量像槍炮那樣。但是同時它又具有核武器那樣足以震懾對方的戰略威懾力,還具有導彈系統那樣的精確的獵殺能力,還具有坦克、飛機、航母和槍炮那樣廣泛的應用性。

如果有這樣一種武器那為什麼不去發明、不去製造、不去擁有呢?偏偏這種理想的武器,集這種各種理想於一身的武器在今天就出現了,那就是基因武器。

它像核武器一樣具有大規模的毀滅能力,它的精確獵殺能力又是導彈信息化系統不可比的,不僅可以攻擊一個地域廣大的族群,同時還可以精確獵殺到個人。而基因武器的應用不僅能夠覆蓋到目前所有武器的應用空間,包括思想空間,它還超越了這些空間。

中共軍事專家杜文龍詳談基因武器攻擊方式

而在另一視頻中,中共著名軍事專家、媒體評論員杜文龍更是對基因武器攻擊方式進行了詳解。

在「好看視頻」2020年10月23日發表的有關CCTV7軍事、農業視頻採訪中,杜文龍就基因武器哪些攻擊方式答道:

現在攻擊方式很多,現在比如說把一個人或者一個種族基因我全部進行細化,我要找到是哪個基因片段跟重大疾病相關聯,你比如很多國家衛生部統計,說那個重大疾病的排序比如肺癌、肝癌、食道癌很多這種嚴重的疾病,如果把這個片段找到,那麼這個片段可以成為武器。

注入方式有很多種,比如我直接對人進行攻擊,那麼通過空氣傳播、通過這種所謂的醫療的手段可以進入人的體內,同樣可以放入水源,包括糧食包括很多人的飲用品和食用品,這樣也可以通過自然的途徑進入到。

因為那個東西量微乎其微,可能是說幾公斤,這種裝備它的攻擊形態是一種隱蔽殺傷,你平時飲水、吃飯都有可能形成攻擊的形態,那麼這一點的攻擊效果應該是非常顯著。這種途徑特別隱蔽,你根本就搞不清那個誰在對你的攻擊。

北京要借疫苗對臺實施生物戰或沒機會 但或會利用「超限戰」

北京一直要統一臺灣,尤其近幾年,在臺灣持續空中施壓,軍機盤旋,卻又主動捐助疫苗表示關心臺灣人的生命,臺灣人不止是擔心大陸的疫苗有假或者是效率不高,有人還擔心,北京要藉此大陸疫苗進入臺灣而發起生物戰。對於是否有這種可能性,林曉旭分析說:

目前,臺灣民眾包括臺灣政府都在積極獲取其它國家所開發的疫苗,包括mRNA疫苗,阿斯利康的疫苗,臺灣目前並不會打算接受中國大陸生產的疫苗,從政治原則上他們不會這麼做,雖然有在野黨想要拿中國產的疫苗,但是,我覺得基本上臺灣政府不會這麼做。

所以,我不覺得,現在中共有這個機會通過疫苗來進行生物戰。但是,中共會不會有什麼其它的渠道,實行生物戰,這個到也不好說,因為總體上中共推行「超限戰」已經差不多20多年了,在哪個領域它都是違背國際規則的。

所以,會不會對臺灣有這樣的行動,外界現在很難判斷。總的來說,就是還是要警惕。這個極權國家,如果它不擇手段的話,當然對國際社會會帶來非常大的危害。而且,人們應該看到一點,就是中國還在大規模的在全國各省建立生物級別是三級或者四級的這些實驗室,能夠處理一些比較危險的病原體等。

如果武漢這個地方它都不能夠安全運作的話,那其它地方的這些實驗室即使建立起來了,能不能安全運作也是很有危險的。等於說是又多了很多潘多拉的盒子。所以,我覺得這個也是國際社會要非常警惕的。

林曉旭提到的「超限戰」是指現代戰爭已超出傳統海、陸、空的實戰層面,還包括看不見和沒有界限的層面,如電腦、科技、太空、經濟、金融、信息、外交、宣傳和政治心理等。

就在美國和盟軍從阿富汗撤軍事件中,中共喉舌已經開始了「超限戰」的宣傳和政治心理恐嚇,8月16日中共喉舌《環球時報》報導:「從阿富汗發生的事情中,臺灣當局應該察覺到,一旦海峽爆發戰爭,島內的防禦將在數小時內崩潰,美國軍隊不會來幫忙。」

美國廣播公司(ABC)19日對拜登進行專訪,當主持人問到,中共在阿富汗問題上借題發揮,炒作臺灣「不能指望美國」時,拜登回答說,阿富汗問題和臺灣、韓國以及北約之間,存在根本的區別。如果有人入侵或對北約盟友採取行動,美國將做出回應,對日本、韓國和臺灣也一樣。

七國首腦計畫:2022年12月之前結束大瘟疫 專家:奢望

病毒什麼時候才能結束?根據一份七國集團(G7)公報草案,七國集團的領導人呼籲並推動世界衛生組織對冠狀病毒的起源進行新的調查,然而,最近遭中共拒絕了。

彭博社報導,這一呼籲將是七國首腦正在編寫的文件中的一部分,該文件概述了在2022年12月之前結束該大流行病的計畫。對於瘟疫大流行是否在明年底結束的可能性,林曉旭分析道:

我覺得要結束病毒的流行現在一定程度上是個奢望,我並不覺得它會短期內結束,特別是現在Delta病毒這種病毒苗頭的趨勢,病毒對人類的防疫來說,其實病毒佔據了優勢。

我們可以看到在英國有Alpha變種,還有南非,非洲有Beta(B-1.351)變種,南美洲有Gamma(P-1)變種,美國有L452R變種等,還有印度現在傳播到全球90多個國家的Delta病毒等。

就是這個病毒,Delta很多方面它是屬於一個優勢,因為從來沒有一個病毒有這麼好的有利條件,在全球這麼多的地方,把它們當作試驗田,不斷的去創作新的不同的變種,那人類的防疫的手段也是有限的,能不能擋住這個病毒的整體集體智慧,我覺得是很難說的一個問題。現在大家也看到,疫苗的保護率針對Delta病毒也下降了,這都是其實對人類的一個警告吧。現在談疫情終止,我覺得還太早,下一步疫情在不同國家什麼時候會爆發出來,還是要非常警惕的。短期內不會考慮到疫情真的會結束。

開發不同抗病藥物或舊藥重新賦新途 著眼點:加強自身免疫力

對除了疫苗還有什麼能對現行的瘟疫進行阻止的議題,林曉旭建議到:

現在應該減少重症和死亡的人數吧,開發不同的抗病的藥物啊,或者是把一些過去已經批准的藥物,repurpose從新給它賦予新的用途。

這樣可能更有效一些。因為你現在很難擋得住病毒的傳播,只要這個病毒不會造成重症,不會帶來巨大的傷害,造成人員死亡等,我們人類就一定程度上控制了疫情。

相關報導:【大疫來襲】提高免疫力 遠離病毒有奇招(圖)

你像流感,現在有很多藥物嘛,全球每年有多少人被感染,我們並不知道,因為從來沒有大規模,全員檢測過流感多少人感染。實際上很重要的一個概念,就是說,現在的全民檢測它所展現出來的這個病毒的威力,當然是規模超前的,所以這個量也都會非常大,而過去所有的病毒都沒有這樣,全員檢測啊,大規模的檢測,沒有做到這個份兒上。

一定程度上這些病毒會感染人,那問題的核心就是人們個體的免疫能力強弱的問題。

所以,要想真的讓這個病毒,這個疫情徹底過去,我們還是要看這個病毒本身自己流行的規律,這個疫情什麼時候這波要過去,這個我覺得是人類所無法掌握的。這一波一波的,它自己什麼規律,人類現在的智慧還達不到分析這一點。

總的來說,我個人覺得,現在談疫情什麼要結束太樂觀,但是我們也不要太過於害怕,著眼點應該是加強自身的免疫能力。疫苗只是一個輔助手段,但絕對不是靈丹妙藥。

本文留言

相關文章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