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中監管兩面夾擊 凸顯投資中國的政治風險

【看中國2021年8月5日訊】北京當局近日對國內私營企業發起新一輪監管風暴,這打擊了外國投資者對中國資產的興趣。隨著美國監管機構出手加強對中概股的管理,中資的吸引力恐將進一步下降。

上月初,中國監管機構在中國網約車巨頭滴滴出行在紐約證交所上市數日後,就以調查數據安全為由禁止其註冊新用戶,滴滴的股價隨即暴跌。近日中國對更多私營科技和教育公司進行了打擊。

同時,美國監管機構也增加了對中概股的壓力。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上週發文稱,鑒於北京當局對私企的打壓,為了保護投資者的利益,將要求中國公司在美國上市前進行額外的涉及監管風險的信息披露。

在中美兩國監管風暴的疊加壓力下,全球投資者對中國公司的信心驟降。據全球財經信息及分析應用程序提供商FactSet慧甚的數據,自7月份以來,在美上市中國公司的市值已累計蒸發超過4000億美元。

儘管來自北京當局的監管風險引發了國內外的悲觀情緒,但政治風險諮詢公司歐亞集團全球技術政策專家特廖洛(Paul Triolo)認為,中國認為投資者的利益遠低於維穩需求,預計監管將持續下去,繼續負面影響中國資產的估值。

他告訴美國之音:「習近平領導下的北京當局希望確保科技公司與北京當局的優先事項和不斷變化的監管偏好保持一致,這一切都發生在中美技術競爭日益激烈的背景下。」

監管風險

北京當局的監管不確定性給全球投資者帶來更大壓力,近期的事件再次提醒他們投資中國這樣的新興市場所需要承擔的政治風險。

投資集團RiverFront的國際投資組合管理經理康斯坦丁諾斯(Chris Konstantinos)週二在一篇分析中表示,鑒於中國對其資本市場的日益干預,該公司的資產配置組合將儘可能排除中國公司的股票。

他寫道:「共產主義中國的總體目標從未與追求企業利潤相提並論過。我們很清楚,習主席和中國共產黨將繼續優先考慮社會秩序,而不是對‘資本主義 ’的關注,如股權回報或股票價格。這類舉措在一定程度上是為了避免在一個擁有13億人口的國家發生大規模起義。中國也越來越關注維持國家對本土消費者和貸款數據及訪問的控制。」

美國加州大學聖地亞哥分校副教授史宗瀚(Victor Shih)也認為,中國的監管打擊嚴重損害了資本市場對中國公司的估值,從而將這些公司排除在外國投資者的投資組合之外。

史宗瀚對美國之音說:「這些從政治上被更有效控制的公司,不應該作為科技公司,而應該被視為公用事業公司來估值,或者作為更無趣的公司,那種沒有活力和增長潛力的公司。」

中國科技股在7月創下了自全球金融危機以來最差的一個月。跟蹤在紐約上市的中國科技股的納斯達克中國金龍指數(Nasdaq Golden Dragon China index)下跌超過20%,中國網路巨頭騰訊和阿里巴巴的股價分別下跌16%和10%。

一些市場分析人士建議,投資者的最佳選擇是順應北京當局的監管大勢,避免押注監管持續呈高壓態勢的行業。

瑞銀集團分析師雷蒙(Lei Meng)週一在一篇分析文章中寫道:「在短期內,監管的頭條新聞可能會繼續導致市場波動。我們建議短期投資者關注有強大政策支持的行業,如新能源、電動汽車和半導體。」

然而,這波急促的監管風波令投資者擔憂,打擊將蔓延至其他民生領域。隨著北京當局的政策變得愈加激烈和反覆無常,國際投資者發現越來越難與中共的優先事項保持一致。

溢出效應

面對中國不斷升級的監管風險,美國監管機構迅速採取了行動。美國證交會上週表態,除非中國公司充分解釋其法律結構並披露北京當局干預其業務的風險,否則將不允許中國公司在美融資。

上述舉措不僅會限制未來中國公司在美上市前景、引發對中國股票的大幅拋售,還可能對中國其他資產類別產生溢出效應,外資可能拋棄中國的債券和外匯等長期投資。

外資受損將嚴重損害中國經濟的增長前景。此前中國官方對價值1200億美元課外輔導市場的打擊已經導致大批教職人員失業,而單單依靠製造業和消費將難以推動中國計畫中的高速增長,因為這兩者都面臨自身的結構性挑戰。

據全球金融市場數據提供商路孚特(Refinitiv)的數據,總共有418家中國公司在美國交易所上市,籌集了超過1000億美元的資金。而在滴滴出行之後,沒有一家中國公司在美國進行大規模上市。

據路透社援引知情人報導稱,為了安撫投資者情緒,中國證監會副主席方星海上週與高盛、瑞銀等多家跨國銀行和投資公司的代表舉行會談,並保證將更穩定地推出政策以避免波動。他還稱,中國無意和全球市場脫鉤,特別是無意與美國脫鉤。

中國國營報紙《中國日報》也表示,北京當局仍支持國內公司尋求海外上市。

分析認為,在目前美中競爭的緊張氛圍下,北京當局不可能同意讓其公司滿足美國的審查要求,而美國監管者也不會相信中國只是在調整監管行動的說辭。美國證交會的最新行動再次證明,在國會強大的壓力下,美國打擊不透明中國交易的決心。

美國證監會計畫在未來幾個月開始實施《外國公司問責法》規定的退市規則,最早在兩年內將不符合美國審計標準的中國公司從美國市場摘牌。

一些審計機構對美國證監會的推動做出積極反應,認為美國多年來為了吸引中國公司在美上市而忽視了公平的市場競爭環境,令投資者蒙受巨大的損失。

專注亞洲業務的審計和諮詢公司麥楷博平聯席董事長伯恩斯坦(Drew Bernstein)告訴美國之音:「美國的所有上市公司都必須遵守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的規定。一旦上市,保持強大的財務透明度至關重要,這樣才能繼續贏得和維持投資者的信任。」

(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
本文留言

相關文章


近期讀者推薦